“集善扶贫健康行·三星爱之光”临夏州青少年眼病项目2018-2019年度筛查工作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集善扶贫健康行·三星爱之光”临夏州青少年眼病项目2018-2019年度筛查工作报告

王斌雄赵贵宁通讯作者蒋雨珊

王斌雄赵贵宁通讯作者蒋雨珊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集善扶贫健康行?三星爱之光”2018年甘肃项目于2018年7月6日在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正式启动。项目经费用于甘肃省临夏州开展“启明行动”和“助学启能行动”。项目实施以来,为使更多的临夏州视力残疾儿童受益,项目执行定点机构—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于2019年5月27日-6月30日再次组织眼病筛查医疗队赴临夏州临夏县开展病员筛查,确定受助对象。本次筛查深入临夏州临夏县10个乡镇的27所中小学校共筛查学生6194人,筛查出屈光不正人数约2576人,近视人数约1056人,弱视人数约137人,建议配镜196人、实施手术12人。筛查结果显示近视率为17.11%;斜弱视发病率为2.21%;眼病手术筛出率为0.19%,斜弱视和眼病手术的总检出率为2.99%。本报告通过对筛查结果数据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分析及讨论,试为下一步项目筛查工作顺利开展及规划设计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三星项目;临夏州青少年;眼病筛查;调研报告

为帮助临夏州患有障、弱视、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脱离等眼疾的青少年患者摆脱病痛,恢复视力和重见光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三星2018年在临夏州启动实施了“集善扶贫健康行·三星爱之光”公益项目。为确保项目任务按期全面顺利完成,作为项目执行定点医院的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于2019年5月27日-6月30日期间(因当地回族开斋节中停1周)从全院挑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眼科专家及专业技术骨干组建眼科医疗队赴临夏州临夏县乡镇深入校园开展青少年项目筛查、确定受助对象。

一、目的和意义

医疗队本次赴临夏州临夏县有关乡镇入校开展青少年眼病筛查,不仅是为了普及用眼健康知识,改善学校、家庭视觉和眼卫生环境,端正学生用眼行为,更是为建立当地学生眼疾病档案,对影响学生眼健康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最大程度减少患儿的视觉损伤。眼部疾病筛查作为捐助企业-中国三星为当地青少年办好事项目的重要环节,免费向符合要求(年龄在0-15岁之间)的在校学生提供。医疗队通过筛查基本掌握当地青少年白内障等眼疾病发病率、斜弱视率及近视率,以期为建立“各级残联协调-教育部门组织-州级医院和省级医院分级收治并建档”的临夏州青少年学生眼疾病立体式防治网络,最终形成“普查、追踪、分析、干预”的全方位防治工作体系提供参考及建议。

二、样本与方法

(一)样本

本次筛查活动先后深入临夏州临夏县黄泥湾镇、红台乡、北塬镇、土桥镇、尹集镇、新集镇、安家坡东乡族乡、路盘乡、先锋乡和坡头乡10个乡镇的27所中小学共筛查青少年学生6194名。

(二)方法

对所有小学生分别进行眼科检查,包括普通视力检查、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本次筛查共筛查覆盖临夏州临夏县10个乡镇的27所中小学校学生6194人,筛查屈光不正人数约2576人,近视人数约1056人,弱视人数约137人。

(二)分析

一是当地残联部门与教育部门没有充分沟通和有效衔接,造成当地学校事先不知情,学校校长配合项目筛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一度造成不能入校开展工作的尴尬局面。

二是筛查活动正值学期末,部分学校校长特别是班主任担心散瞳会给学生眼睛带来不适,怕会影响考试成绩,不支持给学生做散瞳,导致低视力、斜弱视筛查工作难以开展,检出率受到严重影响。

三、大多数近视或斜弱视孩子及家长对戴镜有误解,认为配镜不仅会影响形象,还会导致近视程度进一步发展。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儿童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视力形成及眼部结构发育的重要时期。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若在儿童时期未能做好视力的保健工作,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9%,州内七县一市均为深度贫困县。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临夏县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为42.8%,平均6-9岁儿童患病率为17.38%,10-12岁儿童近视发病率为36.54%,13-15岁儿童近视发病率为46.57%。本次“集善扶贫健康行·三星爱之光”公益项目筛查结果示近视率为17.11%;斜弱视发病率为2.21%;眼病手术筛出率为0.19%。斜弱视和眼病手术的总检出率为2.99%。经测算,本次筛查工作的检出综合成本是每名230元,筛查平均成本为每名6.87元。

总之,学龄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与遗传基因、种族异同、环境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教育程度等多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在发病的儿童中接受正规眼科医疗检查及进行治疗的不足25%。事实证明,在屈光状态以及眼球轴向长度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是预防学龄儿童近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是预防近视形成的主体,学校和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才能不断完善近视预防的工作。在个人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积极参加户外活动,限制、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接受自然光的照射,学校和家庭给予充足合理的光环境条件,学校经常开展相关健康用眼行为指导,干预青少年近视形成,家庭营造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支持,对预防青少年学生近视及进一步发展均十分重要。

(二)建议

第一,如根据项目任务目标规定的时间节点要求确保完成,需将部分近视的青少年患者纳入项目救助,给予配镜和训练治疗。否则,唯有投入更多的人员、时间及经费成本。

第二,入校筛查必须做好跨部门协调沟通工作。最好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残联、教育及卫健部门协同,当地各级残联要协调好各级教育、卫健部门配合,级别越到基层效果越好,工作效能越显著。

第三、项目筛查工作需进一步扩大开展范围及影响力,加强对临夏州青少年的眼病筛查力度,项目执行定点机构单独组建医疗队,也可与地方医疗机构联合组建更大人员规模、更优人员构成的多支医疗队,投入更大的人员经费成本,方可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又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宣传并扩大项目影响,进一步增强社会效益。

此外,尽快建立追踪随访机制,在本次筛查中患有眼病的患者进行随访,切实将青少年眼病筛查诊疗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倡导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眼病的保健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指导,尤其是对学生家长进行宣教指导,使家长们切实意识到眼保健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流行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7-99.

[2]赵堪兴,史学锋.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近5年研究进展.中华眼科杂志,2010,46:906-910.

[3]刘红,李靖宇.1648例2-5岁儿童入托前眼病筛查结果分析.医药前沿,2012,33:380-38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04-28.

[5]甘肃政务服务网.临夏回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