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应对策略研究

唐海兰

湖南省会同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300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且提出应对策略,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使用后出现的具体不良反应类型、使用的状况、干预措施等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应对措施。结果:在统计中发现,有45例为头孢曲松所致,占比26.47%。同时,多数患者<15岁或者>65岁;发病部位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依次;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其次是口服、静脉推注、肌注。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导致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提高,其中以静脉滴注的较为普遍,且头孢曲松诱发最为常见,在儿童与老人使用该类药物时,必须要进行高度重视,以降低发生可能。

【关键词】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应对策略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dversereactionsofcephalosporinantibioticsinclinicalapplication,andtoproposecountermeasurestoprovidereferencesforclinicaluse.Methods:aftercephalosporinantibioticswereusedinourhospital,170patientswithadversereactionswerestudied.Thespecifictypesofadversereactions,conditionsofuseandinterventionmeasureswereanalyzed.Thensummarizetheresponse.Results:45caseswerefoundtobecausedbyceftriaxone,accountingfor26.47%.Atthesametime,mostpatients<15yearsoldor>65yearsold;Therespiratorysystem,circulatorysystem,digestivesystemandnervoussystemareinorder.Thenumberofadversereactionscausedbyintravenousinfusionwasthehighest,followedbyoraladministration,intravenousinfusionandintramuscularinjection.Conclusion:thecephalosporinclassofantibiotics,asaresultofincreased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patientswithintravenousdripofthemorecommon,andceftriaxoneinduced,themostcommoninchildrenandtheoldmanwhenusingthesedrugs,mustattachgreatimportanceto,inordertoreducepotential.

[keywords]cephalosporin;Adversereactions;Copingstrategies

在当前医药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药物的运用成本降低,且临床效果提高。既往实践中相对少用的一些药物,在目前也较为普遍。这就使得临床抗生素的运用相对广泛[1]。抗生素的普遍运用,不仅会使得患者产生抗体,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从而限制着治疗效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使用的三线抗菌药物,其对多重耐药菌或者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类疾病的适用价值相对较高,以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等较为常见[2]。但是,这类药物的运用频繁,也就使得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从而限制着临床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保证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笔者结合我院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截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其中,有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88例,年龄5~82岁,平均年龄(34.29±4.29)岁。按照年龄层次分类:5~15岁有64例(37.65%)、16~65岁有42例(24.71%)、65岁以上有64例(37.65%)。按照发病组织进行分类:皮肤系统有56例(32.94%)、呼吸系统有48例(28.24%)、消化系统有28例(16.47%)、循环系统有15例(8.82%)、神经系统12例(7.06%)、其他有11例(6.47%)。按照药物进行划分:头孢曲松45例(26.47%)2、头孢哌酮39例(22.94%)、头孢噻肟34例(20.00%)、头孢他啶26例(15.29%)、头孢呋辛15例(8.82%)、头孢替安11例(6.47%)。按照给药方式进行划分:静脉滴注89例(52.35%)、口服30例(17.65%)、静脉推注28例(16.47%)、肌肉注射23例(13.53%)。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筛选,且将其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

2不良反应解析

2.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相对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可以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前者发生的时间在用药后30min以内,最快的可在用药1min后立刻出现;后者发生在用药数天后。发生过敏反应后,可能会出现多个系统的负面反应。这主要是患者在用药前未采取对应的药敏试验所致。

2.2胃肠道反应

多会产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个体内的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异常[3]。

2.3血液系统反应

多数患者在运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血液系统会存在异常。以溶血性贫血和出血最为常见。

2.4血液系统反应

这是因为大剂量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会使得肾脏的毒副反应相对加重,从而导致肾脏的近曲小管有所损伤

2.5神经系统反应

在使用该类药物剂量过大时,会引起神经系统混乱,从而导致其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以神经错乱、癫痫等较为常见。

3应对策略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运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且这些不良反应均相对严重化,可能会直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影响着治疗效果。对此,必须要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性着手,并且针对性的采取应对策略。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也就是所谓的先锋毒素。该种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衍生物。其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且选择性较强、抗菌谱广、效果发挥较快,自然在临床上的运用也就逐渐普遍化[4]。但是,在近几年的运用过程中,人们发现其诱发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影响着治疗工作的开展。在当前所使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以分为四代,临床常用的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霉素、头孢唑肟等。相对来说,第一代和第二代运用更广泛。在临床研究中也证实了该种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灭菌效果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等特点。不过,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针对这些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对患者的信息收集。在临床用药中,部分患者实际上是具有过敏史或者不良反应史,但是,在医生询问时,其忘记或者不重视,从而导致药物运用后,存在不良反应。在目前,个人的医药信息相对完善,在用药前可进行基本资料搜集。(2)加强药敏测试。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患者,在用药前,可对其进行药敏测试,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3)制定不良反应应急机制。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医生或者护士具有基本的心理准备,且能够做出及时有效地处理措施,将其损伤程度将至最低。(4)熟练掌握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基本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尽可能停止用药或者针对性用药。(4)强化用药流程。在以往的给药中,多是医生开出处方——药房拿药——护理人员给药。在整个过程中,很少会有用药合理性的审核,这也是因为当前多数医院的药房工作人员缺乏药物管理能力。随着当前医疗工作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注重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加强工作制度的干预,能够提高其在拿药过程中的责任心,尽可能将一些不合理的用药筛出,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可能。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导致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提高,医院需要强化内部工作,在患者用药后,延长观察时间,加强干预力度,以降低其损害程度。

参考文献:

[1]陈惠霞,黄国争,戴计准,陈丽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8):130-132.

[2]罗桂珍.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应对措施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5):107-108.

[3]唐永.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应对措施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3):89-90.

[4]赵红艳.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