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史静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史静英

史静英

四川郫县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外科护理风险所指的是发生以护理人员能力无法确定原因及对策的护理事故,导致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使患者在经过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情况与医生预期结果存在偏差。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应针对外科护理来实施风险管理。外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是指对的患者、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可能造成伤害或威胁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风险规避的行为。

1、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准备

护理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由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潜在风险、由护理记录错误引起的潜在风险、由不遵医嘱引起的潜在风险、由健康问题引起的潜在风险、由随意使用镇静药物引起的潜在风险、由急救药物服用不当引起的潜在风险,由医疗设备使用不当引起的潜在风险。医院应按照规范的步骤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首先应根据调查结果设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将目标分解下去,其次再对原因进行分析,设定要素,以周、月、季、年为单位进行定期评价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不断累积经验。

医院应识别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第一,加强重点制度的管理执行力度,外科患者的病情变化极快,因此医嘱变更时常发生,一旦医嘱发生变更必须及时登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免患者在对医嘱的执行上发生错误。制定落实通知制度,将护理操作过程中的潜在高风险因素发生率降低。增加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让医患风险分解至护理人员及患者身上。第二,对重点监护病人进行特殊护理,重点监护病人通常包括重症、年老、急症、术后病人,建立《病房巡视记录卡》,交班时间提前十分钟,改变匆忙交班的现状。第三,对重点时段进行特殊管理,制定《普外科护理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预案》,使排班制度更加灵活化,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尤其是在节假日、周末、输液高峰期或晚班时,加强各项核对工作。

2、护理人员准备

该院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做到全员参与,其中,由主任护师负责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每个培训小组的人员控制在5名以内,每组设一名组长,由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重点时间段的护理工作由自身护师或护士负责对其进行指导。加强实习护师的培训力度,每名实习护师必须由一名老护士指导。

3、建立过程

首先,对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就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及安全知识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其自我保护意思,意识到积极参与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培训结束后,应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及查房工作。

其次,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建立外科护理安全监督委员会、护理抢救小组、护理记录质量保证小组,根据小组职责的不同展开定期和随机式抽查,并月份为单位进行经验总结,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善,制定纠正措施,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除此之外,还应制定交叉感染应急方案、药品服用错误应急方案等。

最后,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质量保证活动,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参与该项活动,形成质量保证委员会,实现人人负责,层层把关。一旦任何护理风险被发现,发现人员应立刻报告上级,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应措施。

4、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首先,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高。随着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开展,该医院所收到的患者投诉数量得到了极大的降低,且医疗纠纷也明显减少,11月份至12月份持续两月没有接到患者投诉,创下月度零投诉记录。患者通过在接受护理的体验当中,感受到了医院的改变,提升了满意度。

其次,护理事故明显降低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护理事故得到了有效的减少,至今为止已连续6个月未发生护理事故,并在5月份的一次突发事故中,根据之前制定的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了有效、及时、正确的处理。护理人员也通过日常培训掌握了更多风险管理知识,提高了风险意识。

5、结语

外科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外科手术的结果。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使护理程序更加规范、减少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有效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概率,因此在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何文炯.风险管理[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429.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1.

[3]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