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构建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效课堂

王天志

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学

【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当下教师往往侧重“教材分析”,忽视或过于随意、片面的进行“学情分析”,致使师生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少,无法达到高效课堂。因此,教师需重新认识学情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学情分析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性有效教学

【正文】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了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座右铭。在备课环节中我们常常会思考:如何进行分析教材?如何通过引入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问题如何设计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于是,一堂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来,但最终在课堂上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于是许多教师就把原因归咎于学生的差或不配合,却忽视了学生“已知、未知、能知、想知”的东西。我认为在我们熟读教材的同时还应对学生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既做到用教材教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获得有效的的进步和收获。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越来越被教师所关注,许多老师在备课环节中也增加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但笼统、千篇一律的学情分析未给课堂带好很大的帮助,甚至可能会阻碍教学的“有效”达成。

二、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1)、“学情分析”助于制定适宜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的差异,这都会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而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就能有针对性的制定。

(2)、“学情分析”助于突破难点

一堂高质量的课,不仅需要教师认真钻研分析教材,还要立足学情分析,突破难点。如《机械运动(1)》这节课,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的理解也是该节课的难点。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及认知结构的差异,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超人是否在飞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玩剪刀车让学生利用知识进行命题,突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在学情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引导和学法指导,助于学生能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3)、“学情分析”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立足于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之上,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参与于学习来展开,才能有效的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完成各项学习活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学情,通过“读模型——做模型——析模型——用模型”贯穿整节课。阶梯式的活动,基于学情的教学引导并展开一系列阶梯式活动,由易到难,由初步认识到动手实践再到分析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成了课堂活动紧然有序的开展和完成。

(4)、“学情分析”助于作业布置的科学性

作业布置是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学效果的主要反馈手段。《二氧化碳》教学中,我除了常规作业外,另外布置了2个作业:1、思考本节课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的优点和缺点。2、以“二氧化碳的功和过”为主题,设计一个“功过评说”栏目。依据学情将学生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相对应的作业,让作业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三、学情分析的建议

孔子认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要求我们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根据学生已具备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及掌握程度,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哪些该讲,哪些少讲,尽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小学科学课程,也可以在开学初针对本学期科学内容学生在小学是否接触过做一个调查记录。

2、分析班级特性和学生个性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特性,有些班级学生整体思维比较活跃、反应敏捷;有些班级学生比较沉闷;还有些班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同类型的班级,教师上课的风格也应有所不同。班级的特性又是由学生所决定,特别是班级里比较活跃分子和成绩优秀分子,他们往往影响着整个班级的风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顾及班级特性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3、分析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科学课程基本理念里提到“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体现科学探究精神。”现在的教学不是教知识,而应教学生学知识,教师不是转述真理者,而应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理。知识的传授以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能力的培养应以知识运用为载体,方法的运用又是两者之间的媒介。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4、分析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行为表现、作业情况、测试成绩进行反馈,教学评价分析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提供了依据,让教师进一步对教学设计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研讨,反思课前学情分析的偏差,加以改进并做出新的教学决策,也为下一次课前学情分析奠定基础。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学情分析是一个不断生成、动态发展的过程,让我们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和过程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坚持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做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秀凤·《构建基于学情分析的儿童课堂》·《江苏教育研究》,P64页2013年3月

(2)段增勇·《课堂教学要重学情分析》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3)陈隆升·《从“学”的视角重构语文课堂——基于语文教师“学情分析”的个案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第32卷第4期,2012年4月

(4)徐菲·《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的价值和策略》·《现代教育》第18期,2016年

(5)谢涛·《基于学情分析推进课堂,突破难点》·《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

(6)《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安桂清·《论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整合》,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