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的学习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初中科学的学习方法

黄伟东

浙江省浦江县第五中学黄伟东

初中科学中的内容,比较系统和深入地介绍和研究有关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质科学等科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怎样才能学好科学呢?我在教学中归纳出几种方法,供参考。

一、学习科学,力求做到“七能”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科学概念、规律、能力和科学素养,而这些概念、规律、能力和科学素养,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是探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素养,因此,要真正理解、掌握和培养能力,应力求做到“七能”:

能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能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能变形:能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能归纳:能将知识板块式地归纳整理和记忆。

能设计:能利用周围的环境和条件设计合理的实验和科学调查。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科学离不开图形,如物质科学中的机械设计,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地质科学中的地形图、气象图,生命科学中的人体系统图、各种植物或动物的结构图等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画图或记图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科学里,同学们会学到许多有用的图表。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研究方法。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教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学生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方向飞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科学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科学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开始学习科学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科学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学生都感到科学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正确。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中间有时还需要较多记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就容易记错。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记忆和理解。有时,适当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