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王立安

王立安(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镇卫生院150700)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42-01

【摘要】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38例,总结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愈36例,其中经内科治疗有效28例,另外8例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成功止血6例,死亡2例。结论内科综合治疗(原发病治疗、对症治疗及胃镜下止血等)是治疗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若内科治疗无效则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上段空肠的出血亦属该范围。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致命的消化系统急症,病死率高。

一、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征象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尚有因出血产生的临床表现,而这些临床表现一般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出血的部位、出血的量及速度,同时和病人的年龄及出血前的全身状况有关。

(1)呕血与黑便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上消化道出血之后一般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或出血量较少且速度较慢时,往往没有呕血,仅见黑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且出血量较多时,或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但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可反流入胃,除黑便外还可有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引起急性循环衰竭—出血性休克,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出血量的大小、出血速度的快慢和出血前病人的状态。

(3)发热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出血后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引起发热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循环血容量减少,周围循环衰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

(4)血常规变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反复持续小量出血,可能出现贫血。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乏力、易疲劳、心悸、气促、食欲不振。体格检查为面色苍白、唇舌色淡、心率快、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5)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可出现一过性肠源性氮质血症。主要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肠道,其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引起,血尿素氮(BUN)大多不超过6~7mmol/L,3~4天降至正常。若持续3~4天仍不降或BUN进行性升高,应考虑:①血容量不足致肾前性氮质血症;②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可能;③肾功能衰竭。

二、治疗

一般措施

(1)卧床休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平卧位,抬高下肢,头偏向一侧避免血液吸入气管,同时注意清除口腔及鼻腔血液,以保持气道的通畅,必要时吸氧。让患者保持安静,可给予镇静剂,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者应慎用,以免诱发肝性昏迷。患者入院后即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血常规、红细胞比积测定。

(2)控制饮食对于出血量少,仅有黑便而无呕血者,给予清淡、无刺激性流质饮食,无需禁食。

(3)留置胃管大出血患者应禁食并插入鼻胃管。鼻胃管抽吸对了解是否出血及出血部位有一定帮助,同时鼻胃管冲洗胃腔。可为急诊胃镜检查提供一个清洁的视野,而通过鼻胃管注入冰盐水及其他药物还可进行止血治疗。对无条件行急诊内镜检查或出血量大影响内镜观察者,鼻胃管抽吸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4)严密观察病情大出血患者要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观察内容包括:①呕血与黑便的量及性状;②呼吸、脉搏与血压;③皮肤与甲床色泽和肢体温度的变化;④神志变化;⑤周围静脉尤其是颈静脉充盈情况;⑥每小时尿量;⑦监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积和血尿素氮;⑧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3.

[2]邱香,李传凤.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2):123-124.

[3]吕蝉,吴云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的识别及治疗.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