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某社区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泰州市某社区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阳1彭维斌2唐万琴

杨阳1彭维斌2唐万琴2

(1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2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了解泰州市高血脂人群的患病率,找出其中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对泰州市某社区人群2643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2011年该社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0.8%,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45.3%、33.9%。(2)随着年龄的增长,血脂异常患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X2=36.07,P<0.01)。(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腹型肥胖、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调查发现该社区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社区应重视对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控制,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社区血脂异常患病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062-02

StudyonprevalencerateofdyslipidemiaanditsriskfactorsinacommunityofTaizhoucity

【Abstract】ObjectiveThispaperfocusondescribingtheprevalenceandrelativefactorsofdyslipidemia,soas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takingeffectivemeasures.Methods2643personsinacommunityofTaizhoucityfromJanuary2011toDecember2011weretakenbyphysicalexaminationandrelative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1)Theprevalenceratewas40.8%.Themaleandfemaleprevalencewere45.3%、33.9%.(2)Theprevalencerateofdyslipidemiawascloselyrelatedtoageing(x2=36.07,P<0.01).(3)BYthemulti-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age、sex、hypertension、abdominalobesityandobesityaretheriskfactorsofdyslipidemia.ConclusionItwasalittlehigherabouttheprevalencerateofdyslipidemiainthiscommunity.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controlofrisksandlaunchmoreextensivehelatheducation

【Keywords】communitydyslipidemiaprevalencerateriskfactor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性食物摄入的增多使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居死因的第一或第二位,而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血脂异常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1],因此为了了解泰州市高血脂人群的患病率,找出其中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泰州市某社区20岁以上居民进行了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对泰州市某社区人群的共2716人进行了相关健康体检,其中男性1666人,占61.3%;女性1050人,占38.7%。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90岁。

1.2方法

1.2.1体格检查由统一的医院医务人员对参加体检的人员进行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生化实验室检查等。血液检测采用早晨空腹抽血对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进行生化检查。

1.2.2诊断标准(1)肥胖和腹型肥胖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建议[2],BMI≥28.0kg/m2为肥胖。根据WHO提出的亚洲人标准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型肥胖[3]。(2)血压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测量判断。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3)按1997年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4],将血脂异常定义为:高TC血症(TC≥5.72mmol/L)、高TG血症(TG≥1.70mmol/L)、低HDL血症(HDL≤0.91mmol/L)、高LDL血症(LDL≥3.61mmol/L)。上述血脂指标有任何一项异常即判断为血脂异常。

1.2.3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录入EXCEL表中,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不同层次间患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2643人,女性1050人,年龄为(53.59±14.77)岁;男性1593人,年龄为(55.22±15.78)岁。男性的高血压、腹型肥胖、肥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33.4%、56.6%、10.5%、45.3%。女性的高血压、腹型肥胖、肥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0.2%、30.7%、7.1%、33.9%各指标男、女性别间的比较,经X2检验,X2值分别为54.57(P<0.001)、171.48(P<0.001)、8.78(P<0.01)、34.1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高血压患病率,腹型肥胖率、肥胖率、血脂异常患病率做趋势性X2检验,如表1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腹型肥胖、肥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是逐渐呈现上升趋势(p<0.05)。

表1不同年龄组人群高血压、腹型肥胖、肥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率情况n(%)

2.2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5个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5个因素均与血脂异常有关(P<0.001)

表2血脂异常的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2.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筛选出进入分析的变量(逐步回归法),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所示为拟合的一个回归模型,其模型X2=178.107,P<0.001,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由模型可见:年龄(OR=1.107)、性别(OR=1.282)、肥胖(OR=1.416)、腹型肥胖(OR=2.026)、高血压(OR=1.35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表3血脂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讨论

3.1血脂异常的分析

血脂异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若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多种疾病,进而使人丧失劳动力,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8.6%,男性22.2%,女性为15.9%[5]而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血脂异常在社区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6.07%,男性患病率45.3%。女性患病率33.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形式非常严峻。

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性别和年龄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余危险因素均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控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几种危险因素中腹型肥胖最为严重(OR=2.026)的危险因素。

3.2血脂异常的防治策略[6]

3.2.1加大社区人群的宣传,强化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广大群众血脂异常防治知识相对匮乏的现状,首先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介的作用,提高民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对于边缘期的血脂异常,以平衡膳食和控制体重为主;对于血脂异常患者,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治疗。

3.2.2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平衡膳食,以控制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进食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食物,大量研究发现,不少食物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超重是高血脂的危险因素,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是防控血脂异常的有效措施。在平衡膳食的同时,要坚持运动,这样有利于消耗体内脂肪,加速血液循环,避免血液瘀滞,有利于防治胆固醇在血液中沉积。结合慢性病控制项目开展全面的健身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控制体重,保持BMI在24以下。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者,要首先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血脂。

3.2.3开展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与病人及其家庭的每一次接触机会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从而提高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从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陆宗良,顼志敏.血脂异常的概念和类型[J].中国医刊,2001,36(3):18-21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质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预测价值:适宜体质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3:5-10.

[3]ReportofaWHOconsultation.Preventingandmanagingtheglobalepidemic.TechnicalReportSeries,Geneva:WHO,2000.894.

[4]方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2.

[5]王薇,赵冬,吴兆苏,等.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脂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26-29.

[6]栗华,张建新,张中朝等河北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32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