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常规由内而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突破常规由内而外

刘文军

◎刘文军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中学,山西繁峙034302)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261-01

摘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中,往往把情感与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而且还作为一个必考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讲授法法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一知半解。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求变的方法,突破常规、由内而外、多角度去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及表达技巧。

关键词:本本主义;套板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多角度鉴赏

一、创新的必要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主要涉及炼字、情感、内容、表达技巧四大方面。其中情感与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的频率很高,即某诗句或全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大多数学生的有效做答率并不高,那就说明:一方面,教师的讲解训练不到位,不透侧,照本宣科,存在着严重的本本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上思维僵化,生搬硬套,存在着严重的公式化、套板化倾向。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只有突破常规,自觉运用文艺欣赏规律,由内而外多角度进行鉴赏训练。教师合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产生真知灼见、甚至真理性的火花。

二、理论依据及操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诗人创作诗歌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也不例外,既要“入神”,让“神”脱离躯体,进入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与之水乳交融、难分难解、物我两忘;也要“出神”,让“神”走出感性认识的局限,跳出意境,对作品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获得理性认识。王安石在《题西林壁》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欣赏庐山胜景,选取的观察角度不同,风景给人的美感也不同。文学欣赏亦如此,鉴赏的角度不同,体会到诗人运用的表达技巧也不同。以上阐述的道理与我教学鉴赏诗歌情感及表达技巧的理念心有灵犀,神交已久,即鉴赏诗歌情感及表达技巧必须突破常规由内而外多角度进行。

具体操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入乎其内。从诗歌的意象、内容、创作背景等内核出发,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准确把握诗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步,出乎其外。思考表达这种思想感情时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是“内容”,表达技巧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就是为凸显主旨服务的,为情感表达服务的。第三步,多角度鉴赏。一首好的诗歌作品,表达技巧的使用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是经得起推敲和探究的。这就要求我们选好切入点,从不同角度鉴赏。任何一首诗歌都可以从诗歌塑造的意象、诗歌采用的结构模式、诗歌彰显的语言修辞特色等方面进行鉴赏。

三、鉴赏示例

例1、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

张在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惟有君家老柏树,春风似来不曾来。

全诗基调是为老柏树鸣不平,牡丹美艳追慕者众,松柏朴实则欣赏者寡。在诗歌的结构模式上,用世人对牡丹的趋之若鹜和对老柏树的视而不见作对比,突出老柏树孤独寂寞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老柏树不以姿色取悦迎合世俗的精神品质的赞叹。

作者张在,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中记载:青州布衣,少能文,尤精于诗,奇蹇不遇,老死场屋。从其人生经历看,作者的才干出类拔萃,却无人提携,终生不得志,是一位隐逸诗人,那么他对人生的意义自然有其独体的看法。松柏属常绿乔木,四季常绿,无需春风送暖阳光沐浴,此表面一层意思。深层意义却是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以老柏树自况,面对功名富贵,从容淡定,宠(春风)辱不惊。

从作者着力塑造意象看,牡丹,唐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北宋周敦颐《爱莲说》里讲到“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已成为一种富贵之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在本诗中,除了人们看花赏花的本意外,对比寺中的古柏,其象征意义指世俗之人对功名富贵的孜孜追求。柏树,既顺四时而郁郁葱葱,又挺立于四时之外。这种独特的自然属性被人格化被赋予了道德伦理内涵,从而成了高洁品性和高尚人格的代表。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本诗中,老柏树是坚贞、孤直、高洁的象征。通过咏柏,表现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

例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指华山,两者都在近人占领区内。“三万里”将黄河的长度放大,尽显其气魄;“五千仞”将华山的高度延长,突出其巍峨。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意境阔大深沉,饱含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诗的后两句,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遗民泪尽胡尘里”,从靖康之变算起,被抛弃百姓的眼泪已流了60多年,怎能不尽?也许已“眼枯见骨”,但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期望南宋政府能收复失地,回到大宋怀抱。金人铁蹄践踏中原大地扬起的烟尘,终难隔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苦盼,年复一年,年年如此,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抛在脑后!今日南渡的君臣,早已是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终日歌舞升平,游湖赏山,乐不思蜀,“直把杭州作汴州”,岂不可悲!表现了诗人这种失望、希望交织在一起千转百回的心情。

四、结束语

古代诗文阅读,随着高考的改革,在考试当中会呈现出平稳过度到全新题型的特色。只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起来,采用创新求实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养,激活学生思维,获得高效鉴赏,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做到教师乐教,学生受益,用充实的方法照亮学生心灵的情感智慧。

参考文献:

【1】《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

【2】《咬文嚼字》,朱光潜。

【3】《人间词话》,王国维。

【4】《庄子•万章上》,庄子。

作者简介:刘文军,男,(1978),汉族,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人。现任繁峙县砂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