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抓好课本这个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写作——抓好课本这个宝

武藏

河南淮滨高级中学武藏

写作文是高中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在学生间流传的笑语“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或许可以佐证。文言文及鲁迅先生的文章或因可以避免或因分值不是太大尚构不成威胁,可作文分值几乎顶语文半壁江山,真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究其无味原因之一却是胸无素材。无米下炊,食之不饱,怎为有味?

于是乎作文水平一般又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生就开始大量涉足课外阅读,或大量背诵作文模板适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我们何不舍远就近,就近取材,用好手中课本这个宝。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科学、文化被编写者极巧妙地融入到我们的课本中,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养分。单就写作而言,语文、政治、历史甚至物理,化学这些教材所包含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其涵盖面之广,数量之大,提供的素材之多,特色之言之丰盛已经不仅仅够写一编800字的文章了吧?单就语文教材而言,十二年的语文课本所提供的经典美文、诗词曲赋,所涉及的古今中外文化名人事例、警句等也足以让学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了。问题就在于我们每天学过的课本,认识到的作家,学习到的其中人事,对于某些同学来说,学过就学过了,只是学,没有用心,怎会对同学有帮助?下面单就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结合大家学过的司马迁的《鸿门宴》,就用好课本这个宝浅淡一下自己的意见: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虽然近几年高考不再考文学常识,但了解一下亦不为多。作者司马迁在经历为好友李陵辩护,惨遭宫刑之后,为了完成历史交给的重任,在无法面对世人,妻子的情况下,勇敢地活了下来,写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言“的“无韵之离骚”。这不是一个写作以“信念,挫折、苦难”为话题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么?如果老师再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试着让学生用一句话评价司马迁,用一段话评价司马迁,收集学生中最优秀者,让学生做以积累,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又让学生积累了司马迁的优美语句,岂不两全齐美!

二、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世界

《鸿门宴》一文重点向我们呈现了因不同性格而导致不同命运的两个人——刘邦、项羽。项羽自矜功伐,骄傲自大,妇人之仁又不听劝告,在鸿门宴门放虎归山,终自绝已路;刘邦知人善用,广开言路最终在这场宴席上巧妙逃离,终成气度。我就在学完这节课后让同学们写了一篇“性格决定命运”的小短文,同学们分析的头头是道,然后又让学生思索,他们还可用于什么话题的写作,以扩散其思维!

三、积累名句,镀金镶银

文中出现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等一些熟句,名句,如果能适当巧妙地运用到自己作文中,不也是文章的一大亮色?

四、链接延伸,走出文本

如在作者经历这一块,让学生思考与司马迁有相似经历的人还有谁?自古就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批穷而后工的文人,这时可引导学生结合最新近最典型的人作以记录。在人物分析上,因骄傲事败和知人善用终成大器者都可去归纲总结。名句更不用说,古诗文都要做以积累背诵。

一篇课文学下来,文言知识学到了,拓展延伸到的作文素材,有心者可准备几大页,一篇文章就有这么大收获,如仅择其课本文章之十一二,何愁无语可说?

“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则川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肯用心,我们变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用好课本这个宝,写作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