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探究式教学实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德育课探究式教学实例

詹晓芸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教学设计

詹晓芸广东省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515000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此时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问题、办事情会比较偏激,喜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在人际关系中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人生的发展。但同时,他们又渴望得到指引,开始对人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思索,但还未能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怎样以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内容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此外,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关注社会生活,喜欢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看法。“普遍联系与人际关系”这一节的内容如果由教师讲授,内容抽象,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好,适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普遍联系与人际关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的主要任务是: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普遍联系与人际关系”这一节的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着重阐述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人在联系中生存,分析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交互性,指导学生用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其处理好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2.知识目标:了解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标:体验在社会交往中尊重、理解他人的观念,领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创造快乐人生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难点:树立尊重、理解他人的观念以及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教学策略与思路:

布置任务——探究学习——教师审阅——汇报成果——反馈互动(师生、生生互动)——归纳总结。

1.本节课是探究式教学在德育课《哲学与人生》中的实际运用。因为哲学课重在于学生的悟—体会—渗透—升华,所以,学生的主动探究无论从学科知识的获取还是学生自身内在感受的体悟与升华,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2.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引导,布置探究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发挥个体钻研、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课外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课堂是主阵地,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质疑、分析与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次,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使哲学原理由抽象变具体。最后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实现哲学原理与人生问题的紧密结合。

3.利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查找、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充实教学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思维,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浅入——深出,从而符合了人的认知规律。

4.“聚焦课堂”的重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思考与质疑。“课堂教学反馈表”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媒介,在教师的引领下,实现对话,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最终使教学任务在激发思考、良性互动的过程中顺利完成。

教学信息化环境的利用:

1.在安装有windowsxp系统的单机和windows2000server服务器的局域网中运行。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整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教师利用网络系统发布信息和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4.通过网络系统学生实现本地式远程视频演示,进行探究学习,自由讨论。

5.通过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交互性的特点,不失时机地穿插了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课前准备:

本节课,主要由各学习小组汇报探究学习的成果,老师必须当好学生探究学习的助学者,及时引导、帮助、拓展。

课前先布置学生分组探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有何特征?

2.在生活中如何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

3.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该以何种人生态度去看待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分成三个小组,明确任务,确定探究内容。一个小组重点探究一个问题,在完成探究任务的基础上,各小组还需要依据教师设计的课堂学习反馈表对其他问题进行讨论,梳理知识点,进行反馈及提问。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思想的碰撞,达到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导言:大家都知道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有何特征?生活中如何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又该以何种人生态度去看待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呢?请大家翻开书第四课。

2.讲授新课

带着这些疑问,课前我们班各个小组分别选择了自己探究的问题,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合作讨论,形成结论。现在请第一组来汇报他们的自学成果——他们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是哲学上所讲的联系?联系具有哪些特征?

(1)非常感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演示,现在我们各个小组来讨论一下从第一组的探究学习中你们收获了哪些知识?有何疑问?在电脑上打开第一组的PowerPoint,把讨论结果记录在我们发下去的课堂反馈表上。

师生探讨:收获了哪些知识?联系是一种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不想说我是鸡》这个生动的视频大家印象肯定非常深刻,鸡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产生了致病菌(这是内部矛盾、内部联系)导致对外部世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对养禽业造成冲击,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对人类社会环境、生态、经济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由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引出哲学上联系的具体内涵——联系是一种关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学生提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求统一。学生发现问题:第一组同学在探究中没有提到联系是复杂多样的特征。教师归纳总结: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学哲学原理)——重点: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复杂多样性。过渡:既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非常感谢第二组同学的精彩演示,特别看了刚才那个表,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联系到实际很有同学都应该有所感悟!

①主要由学生来谈感悟,各抒己见,不求统一,教师引导。

②教师提问:假设你谈恋爱了,有一天对方移情别恋,你会怎么想?所以当你把哲学原理内化为人生智慧的时候,它就能引导你更睿智的看待人生、快乐的生活!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其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再次,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用哲学原理)——这是哲学原理上升为方法论的过程,对生活有现实指导作用,实现学以致用。

过渡:既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各种联系中,那么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3)非常感谢第三组同学的精彩演示,同样大家进行讨论,把你们的所悟所疑提出来。教师引导归纳: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由于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也带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师提问:大家想想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你们带来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心情愉快、会有幸福感、带来事业的成功、左右逢源……正如里面所讲的和谐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需要,是人生幸福的基石,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学生感悟:和谐人际关系需要用心经营,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得怎么对待别人……

学生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组成员回答)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分享一个小故事:相传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一次去游莫干山,在庙中小歇,老和尚见他衣着朴实,就冷冷地说了声“坐”又漫不经心地对小和尚说“茶”,两人稍事交谈后,老和尚发现他谈吐不俗,暗想此人绝非凡夫俗子,便让他进客厅,面带笑容招呼说:“请坐!”又喊小和尚:“敬茶!”后来知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连忙起身作揖,带着几分歉意,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坐!”急忙高喊:“敬香茶!”临别时,老和尚迫不及待地拿出纸笔,恳请他题联留念,苏东坡含笑挥笔,即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教师提问:老和尚给人什么感觉?(学生答)——势利眼、看人衣着行事——不可能走入别人的心坎获得真正的友谊。

教师进一步引导:如何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和交往的艺术!——引出人际交往四原则——利益、平等、宽容、合作;利用横向、纵向比较分析人际交往三艺术。

教师总结: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学会做人)——实现哲学原理与人生问题的紧密结合。

教学总结:

本节课讲授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对待人生,以积极的心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记住一句话:物无孤立,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