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穿刺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穿刺技术

秦艳峰

秦艳峰(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212-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技术。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规程,按操作流程成功进行穿刺置管,并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结果60例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在治疗和护理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1.引言

中心静脉置管是使用人体大静脉,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能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系统所留置的静脉导管。中心静脉置管路径主要分为:颈内静脉(上路、中路、下路)锁骨下静脉(上路、下路)股静脉。

2.治疗范围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针对治疗患者较为广泛:有严重创伤、大手术的患者;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生素治疗以及肿瘤化疗的病人;周围静脉难以穿刺以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的病人;反复抽血化验检查的患者。此项技术操作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方便,为患者减轻痛苦,使病人最迅速最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

3.临床资料

3.1一般资料

我院开展6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其中有采用颈内静脉前路、后路、锁骨下静脉下路静脉、股静脉。其中患者都为急危重患者,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0到82岁之间。使用的是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包。首先选择体位,在常规消毒下选择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全麻术中患者省略)选择进针方向,穿刺进针时保持针管内呈负压见抽暗红色血液提示进入血管,是静脉血液,在进针2cm抽回血通畅之后依次进导丝,扩皮,置中心静脉导管12-15cm,外缝线固定,导管尾端接治疗液体滴注。

3.2结果

60例中一次性成功率为83%,失败率为17%,经调整操作角度再次穿刺成功或重新选着穿刺部位成功率100%。采用的穿刺路径有颈内静脉前路和右锁骨下静脉下路,股静脉,其中右颈内静脉前路一次性穿刺成功18例,右锁骨下静脉下路一次性穿刺成功40例,有2例选着股静脉一次性置管成功。有6例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最终改为右颈内静脉前路穿刺置管成功。发生并发症8例,这8例都是误穿动脉,血胸,气胸,水胸等其他并发症均未发生。

4.讨论

4.1选择恰当的体位非常重要

体位不当主要是垫肩及高度不够。垫物要放置在肩胛骨,高度不少于15cm,上肢并拢于身体侧面使锁骨与第一肋充分打开,以及锁骨下静脉伸展拉长,便于进针穿刺。在60穿刺中,由于体位不当造成穿刺失败者为10,例包括进针间隙过窄,及时调整后再次穿刺成功;另有4例,2次穿刺未成功,经体位调整后获得成功。如果反复穿刺3次失败,不宜重复,否则并发症将会随之成倍增加[1]。

4.2与选择穿刺点的位置有关

颈内静脉穿刺时动脉搏动不明显穿刺点选着靠内就易误穿动脉,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点紧贴锁骨边缘或者选点靠外易误穿动脉,而且穿刺针不易夸过锁骨,不利于穿刺,锁骨下缘一横指处为最佳穿刺点。

4.3“跑针”现象

操作中有时出现穿刺成功回抽有血,但导丝进入受阻,使导丝放置失败,其原因是在换手操作时穿刺针前端脱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因此应尽量使针尖较好恰当地放置在血管中间,可试用这样的方法:(1)如果是缓慢进针过程中回抽到血液,则应在原深度上再稍稍进针2~3cm。(2)如果是在退针过程中回抽到血液,则应稍退数毫米[2]。

4.4与体型有关。

相对来说均等身材的患者较易于穿刺,过于肥胖或偏瘦的都不易于穿刺。

4.5与相关疾病有关。

如休克血管充盈不足,难以穿刺。如锁骨或第一肋骨折或者损伤,穿刺点处皮肤有瘢痕均不易穿刺,应选择其他穿刺部位。

4.6出现导丝推送有阻力,应调整角度,如仍有阻力不得强行送入,拔出导丝重新穿刺。

4.7与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关。

有些昏迷的患者采用的是被动体位,也有时不能提供良好的体位,此外患者意识状态的多样,清醒状态的患者有时在困难穿刺时不能耐受反复操作甚至拒绝穿刺;意识模糊的患者不能配合,操作时甚至躁动不安,往往影响操作。

5.小结

中心静脉置管已经普及各大医院,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给患者减轻了痛苦也为临床的护士减轻工作量更为医疗救治提高了生命的效率。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术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操作流程,积累经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丁文刚.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10,01,23.

[2]宋平,李祖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启示.实用护理学杂志,20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