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聂晓枫

聂晓枫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目的:探索对比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以及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实施锥颅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颅术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治疗第1d、7d、14d、21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个月后生存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出血;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074-02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1]。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导致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基础病以及主要致病原因。该病发病时无预兆,一旦发病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一旦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该病进行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方式,及时清除血肿和引流[2]。既往一般应用开颅术进行治疗,创口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近年来,微创手术得到了逐渐推广。我院积极探索锥颅术针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并与既往手术方式进行对比,取得了具有通过应用价值的经验。基本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所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156例。其中男88例,女68例。年龄范围为51~80岁,平均(60.5±5.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72小时,出血量为30~95ml。其中76例患者血肿为30~49m1,50例患者血肿为50~69m1,其余30例患者血肿为70m1以上。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CT或MRI并结合病史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且中线偏移均在1.2cm以内;已对因脑干出血,或因动脉瘤破裂、动静脉血管畸形所导致的脑出血患者予以排除。随机分组,各78例。两组年龄、性别、血肿量、意识状态、肢体活动障碍等方面相关数据相对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首先进行降颅压、稳血压、保营养、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基础性治疗[3],认真观察患者情况。①对照组患者参照其影像学资料,实施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过程中,应用平口小头控压吸引器,妥善清除野血肿,严格止血。②研究组患者则实施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4]。参照患者的CT入院检查影像资料,对血肿位置进行确定,在必要条件下,可以在其头皮固定标志物后接受复查,将结果作为钻孔穿刺点。一般条件下,优先选择解剖结构上避开大血管、且血肿中心距脑表面最近点,将其作为锥颅术穿刺点。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应用手锥锥透颅骨直至刺破硬脑膜,然后退出手锥,另行使用手钻扩大骨孔,将带针芯脑室穿刺引流管稳妥插入血肿腔预定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深度进行调整,然后取出针芯,连接针管抽吸血肿。应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予以反复冲洗后接引流袋。抽吸过程中,首次抽吸血肿量控制在30%~50%。术后次日接受CT复查,参照引流夜颜色实施术后尿激酶使用计划,促进血肿溶解,利于引流。两组患者完成对应手术后,均实施严格的止血、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控制脱水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周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2月后生存质量情况等进行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表示其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4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

2个月后,研究组有3例患者死亡(生存率96.15%),对照组有10例患者死亡(生存率87.18%),差异显著(χ2=4.11,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大约超过60%的患者是基底节区出血。脑出血发病突然,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完全正常[6]。一般在吵架、兴奋等情绪过度激动时以及剧烈运动时发生脑出血。也有部分患者发展在夜间起床入厕时。在这些条件下,人体血压具有较大的波动幅度,而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无法耐受血压波动,其管壁破裂出血。目前,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方式[7]。和保守治疗方式相比,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

在手术方式中,目前有锥颅术及开颅术两种方式,锥颅术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微创手术方式。应用该方式,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出血和多功能器官衰竭发生率等均显著更低[8]。分析认为,这也许是由于该方式可以及时清除血肿、减少对脑组织的刺激所导致。有关学者研究也表明,患者发生脑出血之后,及时对血肿进行清除,可以有效防止对脑部的进一步损伤,也可以防止血肿所含的各类不良化学物质所导致的各类继发性脑组织损伤。

本研究表明,锥颅术作为微创手术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前景较大[9]。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医疗操作具有更高的要求,微创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方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优势明显。同时带给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等也明显轻于开颅术小,更易被接受。其短期和远期的疗效也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治国.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65例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09):1165-1167.

[2]张操魁,胡丹,郭卫锋.高血压脑出血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134-135.

[3]洪云.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40-41.

[4]刘军荣.锥颅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照[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03):306-307.

[5]廖颂明.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8):43-44.

[6]刘健,马玉健,郑晋.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092-4093.

[7]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8]于洋.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2):72+74.

[9]谢昌纪,周志宇,黄纯真等.环钻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