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联合光动力治疗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微波联合光动力治疗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朱雪桦

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皮肤科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光动力治疗老年人头部原位鳞癌的方法。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33例原位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微波切除肿块,并使用艾拉光动力治疗,每7-10天治疗1次,4-6次为一个疗程。结果:光动力治疗后,患者肿块消失,皮损愈合,疗效显著,分别随访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皮损无复发及转移。结论:PDT对皮肤面部原位鳞状细胞癌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避免手术等风险,可创造彻底根治的机会。

【关键词】光动力;鳞状细胞癌;临床应用

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简称鳞癌,又名皮样癌,为第2个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是发生于表皮或其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发生在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喉、阴茎等处,也可发生在有鳞状上皮化生的其它非鳞状上皮覆盖部位,如支气管、胆囊、肾盂等处。肉眼上常呈菜花状,也可因坏死脱落而形成溃疡状,癌组织同时向深层浸润性生长。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分布,与间质界限清楚。分化好的鳞癌癌巢,细胞间可见到细胞间桥,在癌巢的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keratinpearl)或癌珠。分化较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甚至也无细胞间桥,细胞异型性明显并见较多的核分裂像。

1常发病因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

①紫外线照射、放射线或热辐射损伤;②化学致癌物:如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煤焦油、木馏油、石蜡等;③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0和33型感染;④某些癌前期皮肤病:如日光角化病、黏膜白斑、砷角化病;⑤某些慢性皮肤病:如慢性溃疡、慢性脊髓炎等;⑥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着色性干皮病、白化病等患者本病发病率较高。

2病理分类

(1)根据国际TNM(tumor,lymphnodemetastasis)分类,鳞癌可分为:T肉眼所见原发病灶;Tis上皮内癌;T0初发肿瘤;T1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下;T2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上,5cm以下(浸润至真皮浅层);T3肿瘤最大直径为5cm以上(浸润至皮肤深层);T4肿瘤侵犯其他组织(软骨、肌肉和骨骼);N肉眼所见淋巴结转移;N0未扪及淋巴结;N1扪及同侧所属淋巴结;N2扪及两侧淋巴结,同侧淋巴结固定;N3扪及两侧淋巴结,对侧淋巴结固定;M有无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2)Broders分类:根据未分化细胞在癌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侵袭性鳞状细胞癌分为四级:Ⅰ级:瘤组织不超过汗腺的水平,未分化细胞<25%,角珠较多;Ⅱ级:未分化细胞<50%,只有少数角珠,角珠中心角化细胞较少,非典型细胞稍多,癌细胞团界限不清;Ⅲ级:未分化细胞<75%,无角珠,可见较大的角化不良细胞,胞浆深红、核深染,核分裂象多且不典型;Ⅳ级:未分化细胞>75%,无角化,肿瘤细胞不典型,无细胞间桥,诊断较困难。未分化细胞所占比例越大,恶性程度越高,除此之外,侵袭的深度也是估计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低度恶性的鳞状细胞癌中,罕见癌细胞侵入到汗腺以下的组织。

根据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患者年龄和身体状态等因素,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切除,Mohs显微外科,浅表层X线照射、电化学疗法[2]、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治疗首选外科手术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无创、安全及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龙岩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33例均原位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研究对象,年龄63-90岁,平均72岁,其中上额头部13例,面部11例,下颌9例,患者既往健康,无慢性病史及外伤史,家族中没有类似病史者,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1.2治疗方法

所选患者均采取微波切除肿块后使用艾拉光动力(Ellaphotodynamictherapy,ALA-PDT)联合治疗。瘤体基底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微波治疗仪将瘤体烧灼切除,治疗中有少许出血,治疗结束后清理表面渗血及痂。将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5-aminolevulini-caid,5-ALA)(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公司)配制成20%的溶液,涂于皮损表面,覆盖范围可超出皮损周围0.5cm,用保鲜膜封包,避光3~4h再行激光照射治疗。选用激光波长为635nm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时间约20min,照射剂量为280J/cm2。当肿瘤较大时,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和增加照射点。治疗疗程4-6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7~10天,每次治疗前由初诊的临床医师测量皮损大小的变化。

1.3结果

33例患者经微波联合光动力治疗后,患者肿块消失,皮损愈合,疗效显著,分别随访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皮损无复发及转移。PDT对皮肤面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可避免手术的风险,创造彻底根治的机会。

2讨论

皮肤肿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我国皮肤癌的患病虽然比国外一些西方国家低,但近年来每年都呈上升趋势。

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头皮、面、颈、和手背等暴露部位。鳞状细胞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好发于皮肤棘细胞层,是皮肤表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根据国际TNM(tumor,lymphnodemetastasis)分类,T1~T4处于N0M0的皮肤鳞癌患者很少引起死亡,处于N1M1则预后不良;按Brorders分类,皮肤鳞癌共分为4级,大多数为分化较高的Ⅰ或Ⅱ级,分化较低的Ⅲ或Ⅳ级少见。对临床分期为T1~T4处于N0M0或者病理分级为Ⅰ或Ⅱ级的患者,首选手术切除,其优点是能彻底清除肿瘤组织,缺点是癌肿切除后的瘢痕常会影响美观和功能,特别是面部鳞癌,对术后修复的美学及功能效果要求更高[1]。另外,患者不耐受、病变部位特殊等情况都限制了手术切除的临床应用。近年有文献报道了光动力疗法联合激光或者联合手术治疗鳞癌的成功病例,为鳞癌的非手术治疗积累了新的经验[2-4]。

光动力疗法的原理是利用光敏剂与肿瘤组织高度亲合性的特点,经特定波长的激光激发后,产生单线态氧和自由基等细胞毒性物质,导致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而对周围正常组织无破坏作用[5]。ALA-PDT的激光使用波长为635nm,在皮肤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不超过6mm,因此,在ALA-PDT治疗前用微波将瘤体切除,便于激光穿透到瘤体底部,增强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6]。

α-氨基酮戊酸(α-aminolevulinicaid,ALA)是一种体内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的前身物。正常情况下,ALA在细胞内的量很小,本身不产生光敏性,当外源性ALA进入体内后,可被恶性肿瘤细胞或生长速度快的细胞选择性吸收,并在细胞内转化为原卟啉IX(PpIX)等卟啉类物质。而细胞内的PpIX则是一种很强的光敏剂,经过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后即发生光动力反应,产生活性氧如单态氧等杀死肿瘤细胞,对邻近正常组织细胞不受任何影响,而且PDT疗法覆盖的范围广,能有效地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和扩散,可以起到彻底清除肿瘤的目的。PDT治疗面部SCC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综上所述,对于年老体弱、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对美容要求较高的面部鳞癌患者,微波联合ALA-PDT疗效确切。但应该注意的是,该疗法的不足之处是肿瘤没有完全切除,不清楚肿瘤细胞浸润深度,没有办法进行病理分级,因此在选用微波联合ALA-PDT治疗前应严格选择适应症,治疗后严密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宋维铭,王佳琦,郭鑫,等.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4.

[2]龚业青,邱小珊,罗育武,等.CO2激光联合ALA-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癌一例[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37-138.

[3]冯育洁,李月梅,白吉,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非黑素肿瘤及癌前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2):122-125.

[4]邓军,尹锐,黄慧.手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趾间鳞状细胞癌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10):686.

[5]SotriouE,ApallaZ,IoannidesD.Completeresolutionofasquamouscellcarcinomaoftheskinusingintralesional5-aminolevulinicacidphotodynamictherapyintralesionalPDTforSCC[J].PhotodermatolPhotoimmunolPhotomed,2010,26(5):269-271.

[6]NoothetiPK,GoldmanMP.Aminolevulinicacid-photodynamictherapyforphotorejuvenation[J].DermatolClin,2007,25(1):35-45.

作者简介:

朱雪桦,出生年月:1984年11月,民族:汉,性别:女,籍贯:龙岩漳平,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