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碰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时尚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碰撞

管书军

关键词:时尚文化;美术教学;碰撞;交融

一、关于“时尚文化”

“时尚”一词,可拆解为“时期”和“风尚”,从词语的层面可解释为“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因此时尚也经常被称为“流行”。

所谓时尚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在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它具有流行性、通俗性、商品化和娱乐化的特点。

新一代时尚文化是指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流行于中国15至25岁青少年中间的娱乐活动以及相关产品和消费方式,其中包括街舞、DJ、MC、涂鸦等嘻哈文化形式;街头篮球、街头足球、滑板、轮滑、BMX小轮车等街头运动项目;电子游戏、动画漫画以及相关的角色扮演、形象设计等新娱乐文化形式;以新的面貌出现的摇滚音乐、流行舞曲、嘻哈和R&B等音乐风格;还有这些文化元素所特有的服装、饰物、装备等产品。这些文化形式大多受嘻哈文化的影响。10余年以来,中国的年轻一代迅速溶入国际潮流,投身于这些文化活动之中,使其成为他们一代人最in、最cool的时尚。同时,伴随这些时尚文化而来的服饰、餐饮、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产品,甚至语言和生活习惯也都为这些新一代的青少年所喜爱和追逐,形成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二、时尚文化对美术教学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时尚文化元素的注入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冲击,对我们美术教学可以说是直接发生了碰撞的,但这种碰撞笔者以为可以客观辨证地看,应该把它看成一把“双刃剑”,喜忧参半。

时尚元素确实给美术教学注入了清新的空气,开拓了学生视野,现今,这些流行的视觉艺术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现在的美术教学,它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美术创作技巧的获得,情感、思维及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的技能更多样化,课余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比如我们美术教材中出现的动画漫画以及相关的角色扮演、形象设计、服装设计等教学内容,可以很方便就找到相关信息、相关素材,学生对这方面的接触很多,更有认同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显得很浓厚,学生在美术课上的45分钟不能集中注意力,但平时可以花好几个小时画卡通形象,而且他们对卡通书的收藏也非常感兴趣,在谈到这些卡通、漫画、连环画时,他们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这类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它对美术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的。虽然很多地区把漫画类内容纳入了美术课程,但显然不是美术课程的全部。时尚文化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分支,学生见得多,接触的信息更丰富,模仿的也更多,学生思想就显得更趋多元化,这就大大增大了教师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难度,碰到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引导不当,会给我们的美术教学打上大大的折扣。比如设计单元的学习,由于学生接触到的新事物比较多,且缺少一定的辨别力,很容易找到所谓设计与构思的“捷径”,而这种“拿来主义”的蔓延,却让惰性在学生中滋生,使其对所学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加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久而久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便会受到遏制,甚至失去自己独立的审美趣味,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消极影响对美术教学是致命的。

三、时尚文化与美术教学的交融

既然时尚文化对美术教学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笔者以为应该遵循“合理引导,去粗取精”的方针来指导我们的美术教学,既不可“囫囵吞枣”,也不能“一刀切”。

首先,要尝试澄清学生对“时尚文化”的模糊认识。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适时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讨论环节,如“当传统遭遇时尚”、“时尚是不是都美”等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时尚文化的看法,着力提高他们对“时尚”的敏锐鉴别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时尚,自觉抵制时尚文化中消极的一面。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认识和理解这些流行艺术,教师的引导是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这些流行艺术,这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对于这些流行视觉艺术的态度用“很感兴趣”来解释也是最恰当的,如对卡通和漫画的形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可以使学生学了就用,其技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在进行表现的过程中束缚较少,为学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方便,因而学生常常在漫画、卡通画和连环画中刻画自己的故事,反映自己的愿望,并且也愿意通过卡通和漫画与他人交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喜好也不一样,如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喜欢画奥特曼、蓝猫、糖老鸭和米老鼠等,中年级的学生则喜欢表现恐龙、解放军战士、各种武器等,到了高年级,女生喜欢画温柔的小动物和韩式、日式眼大、鼻小、嘴小、下巴尖的女孩——对美的理想形象的向往;男生往往喜欢画奔马、超人、英雄等,体现了他们对阳刚的英雄气质的向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定格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分析卡通画夸张、生动、有情趣等特点,分析人物的神态、动作对心理的表达作用,分析简练生动的表现手法,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特点,自己重新构思新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它来指导、激发学生,让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进行美术的学习。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学生不知如何画时,即艺术表现的低谷时适当地增加卡通画和漫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审美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度。所谓审美,其实是在一种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的引导下对现实或艺术中的对象进行审美发现、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所谓“时尚”、“潮流”就是美的,不要一味追求前卫、个性。如在《现代服饰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强调服装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能一味地表现款式的夸张、色彩的张扬、鞋袜的别样、佩饰的奇异等,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显得有出格之嫌,就不是创新了,反而不以为美了。着装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服装款式要大方,选用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仪态、环境、性格;服装配色要协调,远看颜色近看花,配色不宜过分鲜艳、杂乱,考虑服装与皮肤的颜色和头发的颜色;着装要适时,要适合时尚、适合季节变化、适合不同场合;装饰要适度,服装上的装饰及配件要掌握分寸,以增加服饰美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充分汲取本土优秀文化。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今天所接触的时尚文化,大多是外来的舶来品,如何在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不应被所谓的时尚文化迷惑了双眼。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我们要在根植于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去看待时尚文化。

最后,我们教师针对时尚文化日益流行的现象,要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我们现在已进入一个生活经验和信息高度图像化的时代,即视觉文化时代,这一时代对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图片、影像对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审美定位由个人情感嗜好转向社会意义的大众审美标准。我们教师要在知识更新中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与时尚同步,才能跟上教育教学的发展轨迹,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平时只有留心、用心提炼、储备各类知识才不至于在美术教学中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对立与统一[J].中国美术教育,2009(4).

[2]曹伟智.略论设计教学中的构思[J].中国美术教育,2009(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邮政编码: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