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建筑设计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朱丽莎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100

摘要:针对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并浅析了建筑设计中有违于以人为本的几个现象,阐述了以人为本这种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和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性,希望能给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1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房屋的需求已经不在只是满足于有房子住,人们对此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更高主要是建筑设计的舒适断口安全胜,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设计优化的环节、节能胜、环保性有较低的固于成本。同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从人的需求出发,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如此,才能够实现设计的目的,彰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应充分考虑和满足该些住房的需要,在建筑设计上考虑到所有方面,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建筑。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住宅建筑作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形式之一,无论社会形势如何变化,人们的认同感、领属感和归属感都是相同的,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居住园区内的自然环境就成为了住宅建筑中的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延续性。“以人为本”的建筑强调由自然性引发其时空中的循环延续,也就是要求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要求建筑创作应该从传统形态中汲取养分,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建筑科技特点,追求现代建筑地域空间文化,更加注重现代建筑的个性表达,目的就是给传统建筑形式一个生存和延续的空间,让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融为一体,使“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由于受到地域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传统的建筑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

3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设计

3.1注重建筑形象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一定要在关注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关注居民的生活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住户中心原则,使楼房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原则,确保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合理确定建筑单位住宅间距和高度比例,提高建筑用地的使用率。典型的显例是建筑群体应顺应地势,与景观融为一体,整个建筑群体既有统一的建筑风格,又有各自的特点,高雅舒适的环境,与周围景观和谐统一。

3.2创造生态、绿色、自然的小区环境

城市小区的居住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是小区居民生活舒适的重要条件,新的世纪,生态、绿色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存的每一个空间,绿化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绿化面积大可以有效地释放氧气、隔绝噪音、净化空气、杀菌除尘等等,如果小区的绿化达到了30%以上,对

于小区居民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利于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3.3按照人们行为模式布置户内空间

人们在家中的活动内容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划分户内空间的依据,是人们的家庭居住模式。人们行为模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内部空间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模式包括人们的家庭行为、文化行为、生理行为、交往行为等等,所以这就要求人们的户内空间布置与之相适应,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由于各个空间使用者对空间使用的时间和性质不同,所以组织上应该避免干扰,设计师在设计住宅时应该有空间划分,实行公私空间分割的原则。起居室是住户在家中活动最频繁、时间最长的空间中心枢纽部分,所以设计师应该重视起居室的空间设计,现代的起居室要做到良好的采光,良好的通风效果,保证起居室的安全性,少交通的干扰,提高起居室的舒适度。

3.4方便快捷的交通

现代的小区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如果小区的停车设计不够周全,即使小区周围的环境再好,规划再齐全,也会破坏小区设计的整体效果,所以现代小区一定要有快捷方便的交通。目前不少的小区周围停车占用绿地面积,这不仅仅不安全,而且也会妨碍人们正常的活动。设计师在设计小区交通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小区的停车数,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室环境停车紧张的问题。为构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停车区应该远离小区中心,保证人行安全,也可以形成周边车型环道,使小区动态交通线畅通无阻。也可以考虑在小区设计一些利用率低而且阳光不足的地方建立小区停车区,并让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分开,减少小区内的不安全因素。

4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运用

4.1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

以人为本设计宜居的绿色生态住宅环境应注意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合理安排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可考虑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在绿化系统设计中合理选择和搭配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并与整个小区的热环境设计相协调,除了给人以观赏的美感外,还能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充分发挥绿化在改善室内外热环境和住区微气候方面的巨大作用,以达到真正具有生态效果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4.2和谐交往的心理环境与合理的空间布局

从住宅区中心绿地到楼前绿地到庭院绿地,按“公共——半公共——半私有——私有”的空间格局,在居住小区中以不同组合形态构成景观带,形成居民户外活动的领域,并经过精心布置绿色植物、花坛、坐凳、雕塑等环境小品,及可供老人和儿童休闲游戏的场地和设施。小区的景观分为四个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有空间、私有空间。

公共空间: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与文化建筑、水面、草坪、树木、雕塑小品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组团内部绿化,以自然植物为主,成为各组团内部独立的公共活动空间,其公共性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间。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有效疏散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

半私有空间:住宅楼各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吸引各组团的居民不同程度的参与,从而营造出院落住宅持有的归属感。

私有空间:住宅架空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架空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植物,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观。

5结语

以人本思想为理念的现代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开辟途径,又要为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人的文化艺术享受创造条件。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摈弃只重生产工艺的要求,轻人的行为和心理要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建筑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设计出真正体现对人关怀的建筑。同时,建筑设计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建筑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并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如此,可以更好的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徐占发.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手册[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