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生活意味——用生活理念构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贴近生活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生活意味——用生活理念构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教学

丰理全

丰理全(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现对如何进行用生活理念构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生活理念;英语教学;研究

1课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程已经实施以来已经十多年了,新课程已经成长了一个十岁的孩子了,“新”课程也不再新了,但我们发现目前的英语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性差,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整体英语水平偏低,英语综合能力不高等。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单纯传授,造成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就是死记硬背,很是枯燥,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长效动机,而且课堂活动单一,这种“复读式灌输法”是索然无味型的教学,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潜力无从发挥,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理论的依据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他早已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教育界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指出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中学英语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英语自身的特点来讲,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交际应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因此,英语与生活之间不应该有厚厚的屏障,英语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英语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实现课堂英语向生活英语的转变。

3具体的课堂实践和措施

3.1寻找适宜课堂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是教学之本,中学生学习英语年龄还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学生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现在我们用的Goforit教材就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本,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教材中大部分语言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但也有许多相关文化渗透,学生对此是完全陌生的;更有一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未曾体验过的东西。

3.2寻找适宜中学英语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情境。教师在课前应就教材单元主题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要点,并储备相关的生活经验。

3.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形式

3.3.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比如我在教学九年级Howtomakeamilkshake?这一单元时,我就从家里带来水果机和搅拌机,还带来水果、牛奶、蜂蜜等,先示范如何做,接着由学生亲自来做,并让他们分着品尝,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对此课印象很深,也觉得兴趣盎然,立刻就喜欢上了,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彼此距离。

3.3.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每个教师就是一本活的教材。教师本身的英语素质在结合英语课堂的同时必然生成很多教学资源。充分发现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必然带动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3.3.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中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而抽象名词较少。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让学生易学。自制道具不但可以在新授教学内容时用,也可为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模拟情境提供方便,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3.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点谈谈自己、说说家庭、聊聊朋友、畅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听到的、读懂的英语;让学生互相交流会说的、会写的生活英语。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上获得又一次生活舞台中的语言实践,并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在操练重点句型Doyouhaveanyhobbies?Yes,Ido.Ilike....时,设计了一项调查,向在教室里的老师和同学调查,学生在完成调查任务的同时,巩固了新知,把英语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这样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尝试下,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课上学的句子变得鲜活起来,成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3.3.5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也走进了英语课堂。它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比较真实的情景。比如在教Whattimeisit?It'stimefor…时,利用多媒体以蜡笔小新一天的生活起居为线索展开交际。看着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还时不时和小新来上两句“人→机”对话,学生们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4以课外作业为桥梁,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再扩展

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比如我在七年级就要求学生平时收集生活中遇到的英语,在八年级能纠正身边英语的一些错误,让他们学会关心生活。

3.5开展第二课堂和兴趣活动,锻炼和实践学生的英语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和延伸。显然,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空间所限,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完成大量的语言训练和强化工作,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只有通过第二课堂来完成。

4结论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和总结,树立了新的课程资源观,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生活实践的根本转变,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好来自学生的各种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的生活资源。在理论上,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样式,探索开发中学英语课程生活资源的具体途径,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能力。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提高了我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促进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