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探讨

曾蕾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供电公司四川省内江市641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的建设原则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的结构,提出了综合数据平台体系建立的相关技术,旨在建立完善的电力调度系统,实现电力调度的最优化发展。

关键词: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相关技术

一、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概述

(一)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工业用电量及生活用电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国家对电网建设的改造,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的建立,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作,为用户用电提供了方便。就我国目前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建设实践而言,综合数据平台体系主要包括调度管理信息系统(DMIS)、能量管理系统(EMS)、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电能量计量系统(TMR)、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及继电保护管理系统等众多系统。综合而言,电力调度系统包含动态安全预警系统,用于保证用户用电安全,生产报表系统用来随时掌握用户用电信息,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用来监测各领域用电相关信息。从结构上来说,综合数据平台系统分为控制区与非控制区,是生产控制区域与管理信息区域的有效统一,系统的纵向结构上主要进行数据的交换,而横向结构主要进行数据的传输。数据的整合以规范化及标准化为主要要求,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实现各方间数据的交流。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的建立要依据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指导思想及电力二次系统防护体系的要求来设计(如图1)。

(二)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建立的原则

数据平台体系的建设以系统的一体化及信息化为原则,主要从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存储、数据的输出及数据服务等方面来建设完整的电力平台系统。

(三)综合数据平台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电力系统数据平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数据交换与共享上存在巨大的障碍。由于电力系统的建立涉及多个单位部门,各部门间缺乏一致的标准规范,在成数据平台系统结构上的不完善。其次,数据处理与维护的难度较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进程缓慢。

二、电力调度相关技术概述

(一)数据采集技术

作为数据平台的输入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建立的基础,一般而言,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网络及设备两类,其主要功能有数据的填报、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查询及统计以及报表的输出。系统主要通过接收数据文件的方式完成数据的采集,此外,数据采集系统也会通过抽取历史数据库及依靠特定协议接受实时报文的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就数据的来源而言,最普遍的是本地应用系统所提供的数据,还有一种是通过数据平台系统中的传输系统送达的。

由于数据的具体来源不同,需要对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定义映射的处理,实现数据形式的多变性及通用化需求。

(二)数据存储技术

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处理,便会进入到数据存储系统,为了方便不同部门随时调用数据,在存储过程中还要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处理。数据具体采集过程是对电力生产、运行及管理等多部门数据的采集,因此需要存储的数据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为保证数据存储的效率,方便数据的随时修改,在进行数据存储模型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具备一定的扩充性能及可修改性,以方便数据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需求。在数据存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将公共信息模型与数据模型进行整合,实现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与内外系统的同步运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方便数据系统的维护。

(三)数据加工技术

数据以一定的图形、文字及数字为载体,是对现实事实的准确反映及表达。为提高数据的利用率,需要对存储系统中诸多来源不同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方便人们从繁杂的信息中快速的找出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一般而言,数据加工是指通过同比、求和、极值及均值等的运算完成对于存储系统中原始数据的二次处理过程,必要的时候对于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处理,不断循环处理,建立起层次清晰的综合性、立体化数据模型,方便统计报表的生成。数据的加工处理使得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向着高级化、丰富化的趋势发展。在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规则驱动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这种技术实现了用户自定义的功能。数据加工过程中的对象轴、属性轴及时间轴是三条主线(如图2)。

(四)数据传输技术

当数据中心需要调度具体数据的时候,数据平台就要发挥其数据对外传输的功能,实现数据源与数据宿之间数据的传送过程。数据传输过程在一条或者多条链路间展开,其按照一定的规程实现数据的有序传输。数据的传输主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完成。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收集,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了采集基础上的数据分类存储,数据的输出技术利用数据的反向映射方式将数据输送出来,便于人们进行数据的分析活动。数据输出的格式主要有国际标准技术与E语言规范两种,比较而言,数据输出采用E语言规范格式更为简便高效,便于数据的集成传输。

(五)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

简单来说,数据交换是一种普遍的转接技术,是数据在不同系统间的转接过程,而数据的采集、输入及输出都是通过交换的方式实现的。虽然数据交换对于数据的格式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时,必须确保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对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转换,建立了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以方便数据的随时交换与共享。

(六)数据呈现技术

系统界面将处理后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的过程,就是数据的呈现过程。一般来说,数据呈现的主要方式有报表、曲线图、及表格等图表形式,数据的呈现依赖于系统的遥调、遥控等功能。通过数据呈现,人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电量类、网损类、电压类及负荷类的各种数据,然后依据数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数据系统的不断完善,出现了一些高级的数据呈现系统,其具备数据及时修改、数据校验、桌面个性化展现及数据回填的功能,方便的管理员对于数据的管理。

(七)与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

作为数据平台的最大用户,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与数据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是电力调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为避免系统内部硬件资源的浪费,两大平台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三、总结

电力调度工作是确保人类工业用电及生活用电的重要工作,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的建设要从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入手,严格依据统一的规范,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建设,对于电力系统综合数据平台要进行维护与检查,以实现电力调度的最优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虎.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3):2702-2702.

[2]东亮.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J].科学家,2015,(9):90-90,87.

[3]杜予贺,党剑飞,卜淑伟等.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J].化工管理,2015,(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