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蝶窦病变2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孤立性蝶窦病变26例临床分析

李湘胜

李湘胜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10-24-02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外侧壁与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管相邻,关系密切。孤立性蝶窦病变临床较少见,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和鼻内镜的广泛应用,对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上的误诊漏诊率,现将我科2003年~2012年收治孤立性蝶窦病变26例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2年。其中右侧蝶窦病变12例,左侧蝶窦病变8例,双侧蝶窦病变6例。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或者隐痛,眼球胀痛,涕中带有血丝,其中头痛18例,头痛部位以双侧颞部、枕部、球后为多,部分为全头痛或部位不明;眼球胀痛5例,均无视力改变;涕中带血3例。26例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鼻内镜检查及CT、MRI检查,全部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开放术,最后病理诊断为:炎症16例,真菌感染3例,囊肿4例,恶性肿瘤2例(均为低分化鳞癌),出血性息肉1例。

1.2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开放术,全麻或局麻下,经0°广角鼻内窥镜,将中鼻甲后端切除,于后鼻孔上缘靠近鼻中隔附近打开蝶窦前壁,进入蝶窦,扩大蝶窦前壁造瘘口,建立充分引流,术中取病变组织送病检,术毕蝶窦引流口填塞止血膨胀海绵止血。

1.3术后治疗

术后2天抽除鼻腔填塞,并用生理盐水行鼻腔冲洗,每天1次,持续两周,以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冲洗2~3个月,术后每月1次在门诊行鼻腔清理,维持半年。2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予以放射治疗。

2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诊3个月~12个月,2例蝶窦造瘘口封闭缩小,经门诊行鼻腔清理扩大后未见复发,2例恶性肿瘤患者蝶窦术腔呈放疗后改变,局部未见复发,其余22例蝶窦前壁造瘘口通畅,窦腔各壁光滑,无异常分泌物。

3讨论

由于蝶窦深居颅底,与颅中窝的重要结构关系密切,并且蝶窦分泌物常常引流至鼻咽部,孤立性蝶窦病变常无鼻塞、流涕等常见鼻窦炎症状,而以头痛,眼球胀痛,涕中带血等症状为主。本组26例孤立性蝶窦病变中,18例以头痛为主诉,5例以眼球胀痛为主诉,3例以涕中带血为主诉就诊,经头部CT或MRI检查发现蝶窦病变,手术后头部胀痛等症状消失。Lawson等[1]报道孤立性蝶窦病变最常见的症状症状是头痛,占89%,其次是视力改变和脑神经麻痹。头痛可位于双侧颞部、前额、球后、枕部,头痛部位痛蝶窦病变性质无相关性。24%的患者可出现眼部症状,仅4%患者出现鼻出血症状,这与本组资料基本一致。

孤立性蝶窦病变应首选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因鼻内窥镜手术具有良好的照明,放大,视野清晰,微创,安全,多方位视角等特点,能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组织损伤小,最大限度地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蝶窦良性病变者,如蝶窦内粘膜增厚,息肉样变,粘液囊肿囊壁尽量保留,特别是粘液囊肿囊壁忌强行撕脱,避免因骨质缺损周围器官壁与囊壁粘连而造成严重并发症[2]。术中尽可能扩大蝶窦开口,并且注意用鼻窦切割吸引器将造瘘口边缘切割整齐,术后随访处理预防蝶窦造瘘口狭窄或闭锁,本组病变2例造瘘口狭窄粘连,主要是随访不定期造成,对于窦口狭窄粘连等复发等良性病变可利用原开放的径路再次进行清除[3]。我们随访发现蝶窦手术上皮化较其他鼻窦早,并且窦口狭窄闭锁发生率较低。

总之,孤立性蝶窦病变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疾病,需要临床医师认真的诊治和鉴别才能正确处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规范化进行操作才能保证该病的治疗效果。这些都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否则会产生误诊漏诊并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LawsonW,ReinoAJ.Isolatedsphenoidsinusdisease:ananalysisof132case[J].Laryngoscope,1997,107:1590-1595.

[2]韩德明,周兵,鼻内镜外科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5-220.

[3]钱进,孙建军,郭红光,等.鼻内窥镜下处理单纯蝶窦病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J],2000,7(增刊):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