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肖仕刚

肖仕刚(广安市广安区悦来镇马坝小学校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指导,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抛锚和搭手架模式都很好地体现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构建知识以及获得知识,因此,情境创设在各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与它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

关键词:教学课堂;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39-01

引言:数学作为衡量事物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特殊性质和地位,使它必须担负起在思维能力上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因而,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在数学知识获得的同时构建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得到知识、兴趣、能力等全方位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更强调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大量的概念、公式、公理和定理为基础,显得枯燥,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大动力,它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能动和最积极的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概念,学会在把握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如果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探索、尝试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将其他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注意的问题

1.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该原则是由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必须遵循的要求。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形象思维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带有趣味性,让学生参与进入到情境中去,增加情境的趣味性,这样会活跃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2.新旧知识要紧密联系

在情境创设中,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的情境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而又要带有启发性,能引出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有思考的空间和基础。切忌直接引入新知识的情境,这样会使学生对情境没有兴趣,反而使情境成了多余,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3.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本身就有很强的应用性,所创设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必须是学生可以理解的情境,而且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遇到或能亲身接触的情境。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进入情境,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同时,情境的设置不能超越生活和学生实际。

4.难易程度要适中

该原则是情境教学中的较高要求,所设置的情境与数学知识学习和学生实际要相符合,情境中问题设置必须难易程度适中,问题数量不能过多,不能有太多的推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和进行思考与学习,通过情境的探索发现新知识。

三、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类型

针对初中数学学科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1.概念情境法

概念情境法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概念以及和概念有关的数学关系,利用动画直观演示来设置情境,以便学生能形象理解概念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生活情境法

生活情境法是根据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3.问题情境法

问题情境法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情境直接获取新知识的情境教学方法。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学习中,教师以课件展示长方形,让学生归纳长方形的性质,然后在长方形中添加线形,让学生继续进行总结,再利用动画课件将添加线形的长方形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随着平行四边形的不断变化,所得出的性质不变,就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到了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新知识。问题情境法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所有内容的教学中。

4.动手情境法

动手情境法是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数学知识的情境教学方法。如在讲“三角形性质”时,让学生事先准备的不同长度的小棒进行三角形拼接,让学生在拼接中总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不同三角形的角度问题。为讲述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方程中的等式变换,可以让学生进行天平操作,进行归纳总结。在运用动手情境法时,教师要注意课堂的组织教学,并适时地进行引导提示,避免学生盲目的动手操作,忽视了知识的获取和总结。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也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运用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言明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素质教育论坛,2012(14):52.

[2]崔君梅.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J].科研,2015(2):100.

[3]黄淑莲.试论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教学情境[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