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原油运输管理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1

油田原油运输管理新探索

曹海涛

春光油田是新疆勘探开发中心的主要生产基地,2006年实施产能建设以来,发展迅速,从15.6万吨到2009年配产47万吨,预计“十二五”期间实现产能100万吨的年生产任务。随着产量的不断扩大,原油运输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保证油品运输安全将对原油生产任务是否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春光油田原油运输现状

目前,春光油田管理着70口油井,日产油量1290吨,有59口油井到联合站采用管线输油,单井管线9801.4米,集油干线33867米,日输油能力971吨。其他环节采用汽车输油,所以道路运输是生产销售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用罐车26辆,由胜利油田西部运输公司承管。18吨斯太尔罐车11辆;24吨奔驰罐车5辆;30吨红岩罐车5辆;40吨斯太尔王6辆。平均单车灌装原油26.5吨,每天最大运输能力为71车,输油1869吨。

(一)原油运输过程

1.单井——联合站:离联合站较远,规模较小,输油以罐输为主,P2-86含水2%以上不符合销售条件,罐输到联合站处理,单趟往返70KM,日油能力65吨;

2.单井——转运站:有两个区块离联合站较远,原油质量较高,含水为0,可以达到直接销售条件,P2-88罐输到转运站,单趟往返230KM,日油能力105吨;P2-30走G217到转运站,单趟往返210KM,日油能力122吨。

3.联合站——转运站:部分含水较高的原油经联合站处理后罐输到转运站,单趟往返170KM,平均日输油1036吨。

4.转运站——外销:中心工作人员与洛阳石化现场工作人员在独山子油库交接后完成原油销售工作。

(二)运输过程及安全保障措施

车辆提油过程,首先由单井计量站和联合站根据库存情况报车辆计划给转运站,转运站根据液量报计划给运输车队,运输车队提供车辆车号,转运站开据一式三份提油单,提油单上注明日期、票号、车型、车号、铅封号(无重复)、提油地点、盖章、签字等。转运站留一份提油单备份,司机带两联到提油点,经过装油工核实后按照装油操作规程装油,装油完毕打铅封。并开具量油计量单一式两份,一份司机随车带走交转运站,另一份交资料室。计量单上注明车号、毛重、皮重、票号、进出站时间等(单点装油是检尺计量)。

车辆卸车过程,拉运原油车到达油库,由卸油监督和驾驶员共同核对铅封无误后,进行油样取样化验,化验含水合格,称重后卸油,卸油完毕,称皮重,开据磅单。将两次磅单(联合站、转运站)、化验单、《中石化胜利新疆勘探开发中心原油零销计量单》一并交胜利运输统计员,经整理后交原油转运站。

二、春光油田原油损耗情况

春光油田原油属于轻质原油,含水、含气量较少,挥发性很大。从表1中看出,汽车运输和转运站损耗单月变化较大,分析原因主要是交接时间不统一和单井检尺计量部不准确造成。锅炉用油占到损耗的24.6%,随着天气的转暖锅炉用油在不断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占到损耗的26%,转运站装车和卸车情况复杂,损耗较大占到损耗的33.9%。

在管理上,尽量避免压重车,一是对车辆损害较大,二是油品相对不安全。奎屯油库隶属于独山子油库统一管理,晚上10:30准时下班,但联合站到奎屯油库单趟行程在85公里,路上个别路段限速40KM/h,运输任务大,排队等候等不确定性因素多,很难保证车辆全部顺利到达油库卸油。

三、结论与整改建议

通过对原油生产运输过程的研究,找到了制约油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应该从管理和技术防范两个方面入手,规范建立管理制度和加强技术防范措施。使生产运输各个环节运行更加流畅,为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1.建立发车对时制度和压重车报告制度。对收发货时间间隔较长的车辆,卸油方要过问,并作好记录存档备查,同时运输车队负责将压重车的原因、地点、车号以及解压时间及时上报。

2.建立现场监控制度。对P2-86、P2-88、P2-30拉油点,管理区监控室要重点监控,除现场值班车以外的所有进入站区的车辆要单独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生产管理部并保存影像资料。

3.在提油过程中,检尺裝油时要注明原油温度、含水等参数,由装油监督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修正,尽量提高精确度,联合站和东运站将过磅核实后的油量与差值建立台账。

4.针对人工检尺计量误差较大的问题,在P2-86、P2-88、P2-30实施自动盘库技术改造,对盘库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在单井拉油点鹤管处加装流量计和含水分析仪。

5.完善车辆GPS定位系统,实现网络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