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323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323例疗效观察

汪海

汪海(吉林省延吉市河南社区服务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133000)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85-02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的疗效。方法对323例哮喘病患者在临床严密观察下3周为一个疗程的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323例,治愈217例,好转9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病可达到消炎止咳平喘多功效之目的,疗效佳愈后效果满意。

【关键词】哮喘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选取自2005年至2009年在我科室治疗的哮喘病患者共323例。其中男性131例、女性192例,年龄8至69岁,病史最短者为半年,最长者为60年。

1.2诊断依据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测定及X线血常规检查等。

2治疗方法

2.1治疗原则

(1)抗炎、活血化瘀、通络。

(2)解毒、消肿、改善通气功能。

(3)软坚散结,改善肺弹性功能。

2.2具体用药

(1)清开灵注射液60-1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2-16ml,维脑路通注射液0.4-0.5g,25%硫酸镁注射液10-2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400ml中缓慢静滴。

(2)方药

①方药组成:蛤蚧(1个)、半夏10g、陈皮10g、皂刺14g、忍冬藤30g、射干8g、白术15g、茯苓10g、透骨草12g、川贝10g、桔梗10g、全蝎6g、炙僵蚕8g、枇杷叶8g、杏仁8g、远志6g、桑叶10g、桑白皮10g、枳壳10g、甘草4g(儿童酌减)。日一剂,分二次水煎服。

②药物加减

a咳粘稠痰且多者加鱼腥草25g、胆南星10g。

b晨起痰多者加莱菔子15g。

c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30g、蚤休10g、艾叶10g。

d久病体弱者加苏子6g、厚朴5g、前胡5g、生姜5g。

3疗效诊断

全部病例以3周为一疗程。

判断标准:治愈:随访2年以上,不复发者为治愈。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者但需间断用药者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者为无效。

4治疗效果

本组323例病人中治愈217例占67.2%,好转91例占28.2%,无效15例占4.6%,总有效率95.3%。

5典型病例

崔XX,男,40岁,2006年5月6日来诊,家人讲述该患于5月5日从韩国回到家中,次日上午9时即发病,来院时患者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短气抬肩,动者喘甚。听诊: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右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率125次/分,给药50%葡萄糖注射液40ml,氨茶碱注射液0.5g,缓慢静推,同时肌注喘定注射液2支,20分钟后症状有所缓解,做肺功能测试等各项检查,结果为极重度混合型肺通气功能障碍,白细胞1.9×109/L,据临床症状结合检查结果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内感染,中度肺间质纤维化,治疗用药同上方法加大量抗生素,三天后症状明显减轻,一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用药一个疗程,临床治愈出院,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6体会

因为哮喘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炎性疾病而引起的临床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因此用上述方法治疗哮喘病。其中,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抗炎、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维脑路通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能对抗5-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水肿。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扩张血管、增强冠脉血流量的作用。25%硫酸镁,可提高细胞外液中镁离子浓度,抑制中枢N系统,减少运动N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量,阻断外周肌肉N接头,从而产生镇静,镇痛,松弛骨骼肌的作用。结合方药治疗可达到消炎、止咳、化痰、温肺、平喘之目的,疗效佳,愈后效果满意,可供临床医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