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5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尕尔多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教师教的水平,学生学的水平以及课堂教学本身的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历史学科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科目,其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有着重大影响。本研究正是以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为切入点,结合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以访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与新课程评价改革所预设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具体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

【关键词】教学评价;历史课程;新课改

【指导教师】王长印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8-036-04

前言

从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纷纷展开了课程改革,整个世界的课程领域掀起了一场改革的浪潮。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建国初至今,在国家教委、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到了第八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注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其质量对学校教育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都有深远的影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也在试图采取和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工具、方法、媒介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分歧,这必然会牵扯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这个问题。因此,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一、历史课题教学评价的内涵

(一)课堂教学评价

从宏观上讲,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微观上,课堂教学评价也是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部分。不同的研究者也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周谦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教和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刘志军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在一节课中进行的教与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个界定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史晓燕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依据现代教学评价的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等等。

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工作评价相比,前者多表现为形成性评价,后者多表现为总结性评价;与教师评价相比,前者不但关注教师的活动,也关注学生的活动以及师生交互作用,后者单单关注教师的活动;与听评课相比,前者以自我评价为主,并结合少量的他人评价,后者则以他人评价为主。

本研究将课堂教学评价界定为刘志军先生的说法,即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教与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从这一概念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还应该包括教学环境。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内容,理论界有多种说法,上文提到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以及教学环境,只是比较笼统的说法。

再具体一些,有的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其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的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重难点把握,教学深度密度等;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规模、信息反馈、课堂气氛、多媒体使用情况等;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教师语言、板书书写设计、教师仪容教态、情感态度等;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学生提问和课堂练习情况、多媒体的使用效果等方面。还有的学者提出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风教态、参与状态等五个方面。

(三)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价值

1.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评价具有激励和反馈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内容之后,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学习情况,提高历史学习效果,这种提高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上。

2.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辛勤工作之后,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实现更优管理;此外,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激励教师热爱和奉献教育事业,并努力研习历史专业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这不仅表现在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上,更表现在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上以及历史情感的培养上,还有教师自身的提高上。

3.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堂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因此,教的提高和学的提高也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为历史成绩的提高,更表现为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教学过程的完善等等。

(四)新课程改革推行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出现的变化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对教师的评价,以教师教的行为的优劣来评价整堂历史课的好坏,即"以教论教"。新课改推行以后,评价重心由教师逐渐转移到了学生,主要关注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学习了历史课程之后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所发生的变化,也即"以学论教"。

2.评价方式逐渐由单一转向多元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中,纸笔测验及考试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各种形形色色的周测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充斥在教师和学生周围。新课改推行以后,学生档案袋、历史调研等评价方式逐渐出现在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中。就全国整体而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仍是以考试为主体,但是这些评价方式的出现也在部分地区占据了一席之地。

3.评价功能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向注重发展

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传统历史课堂评价中,分数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能否得到优良的教学资源、能否得到进入大学的机会都由分数来决定。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发挥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并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上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实施建议。在评价实践「,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安排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把历史学习与认识社会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评价注重发展的表现之一。近年来出现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便是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价值,这是评价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向注重发展的良好开端。

二、当前历史教学评价存在问题

(一)新课程评价改革缺乏细节化指导措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其中关于评价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该部分单独列举了评价建议这一标题,并提出了评价原则、评价方式等内容。除了该文件外,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出版了新课程标准的研修手册,即《历史课程标准研修》,该书是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解读,主要包括前言和各个专题的研究指南,其中专题六是高中历史学习评价的探讨。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除了上述文件外,指导其评价改革的权威性文件数量相对偏少。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农村教育基础面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尽管新课改推行了十几年,但是,各个地区的推行情况却相差很多。然而,新课改的权威指导文件却是统一的,然而,各个地区历史条件、教育基础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指导文件就存在适用与否的问题。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无疑是先进的,对于东部等发达地区而言,推行新课改可能会给该地带来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对于广大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而言,推行新课改可能只是一个理想,因为推行条件可能完全不具备,甚至不切实际一味要求只会带来更糟的教育结果。

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而言,由于缺乏具体的、细节化的指导文件,评价就存在操作不规范、指导文件不适用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开发多样化的、因地区而异的权威指导性文件是改进评价现状混乱的当务之急。

(二)教师新课改专业培训的缺失

新课程评价改革不仅仅是一套教育理念的改革,它更是一个由教育政府部门、各级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顺利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获取高中历史教师的思想及行动支持,对于帮助学校践行高中历史课程评价改革的理念、实现评价改革的目标、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爪要的作用。

在搜集和整理到的资料中,不难看出,高中历史教师对评价改革的理解总体是比较模糊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历史评价改革是持明确反对态度的,认为评价改革乃至整个新课改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必要的,他们采取的做法基本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外一部分教师是对历史评价改革持模棱两可的态度的,认为评价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在于不知道如何践行,因为他们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局限,所以他们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改革的支持者;只有一小部分教师是完全的历史评价改革的支持者,他们不仅在思想上更在行动上对新课改进行支持。

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到教师对评价改革的不支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评价改革的认识和了解。要改变这种情况,唯有加强对历史教师的新课改的专业培训。但是,现实的问题是很多学校以经费短缺为山,很少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这就造成了教师对评价改革的不理解和不关心,思想上的怠慢自然造就了行动上的抵触。

(三)高考等一系列考试制度的影响

考试是当前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要评价手段之一,从课堂侧脸、周测验、双周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大练习乃至毕业会考、高考等等,考试种类繁多,体系庞大,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系列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出现了许许多多教育问题,比如:课堂教学评价"唯成绩论成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紧紧围绕着考试内容进行教和学;由于考试无法检验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方面的成就,因此,造成了评价过多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等等。可以说,不合理的考试制度造成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标准僵硬、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等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改革过程中必然的阵痛

改革的本质在于生产关系的重组,正确的改革应是顺应人类和时代、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改革,是新事物逐渐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人类更好的发展。这也就注定了改革必然会受到各种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过程必然是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过程。同样,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必然会在推广执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反对势力的阻挠,新课程改革要获得成功必然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自身,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些既得成果,来争取全局的胜利,这就是伴随改革过程产生的必然的阵痛。

具体到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在搜集到的资料中,教师对改革的不支持态度、僵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学校的不配合态度、社会对改革的漠然等等都可以归结为改革过程中的阻力因素。在推广执行过程中,由于评价改革配套措施的不完全配套、体系的不完善,容易造成改革收效甚微,甚至改革的效果比改革前的效果更差的局面;此外,为配合评价改革的推广,各级教育结构必然会拆卸过时设备、整合教育资源、整理教师队伍,这就会不可避免的损害一些既得利益,这些便是改革中的阵痛。

(五)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即"以教论教",在这种评价思想的指导下,衡量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主要标准在于教师教的好坏,即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教学仪态、教学效果、教学组织等方面,这就催生了公开课、示范课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出现和繁荣。所谓公开课、示范课是指国家、各级地方学校推选出在教学各个环节都把握的比较好的教师的课堂,并加以宣传推广,供其他教师学习、观摩,以提高教学水平。公开课、示范课是典型的传统的评价思想的体现。它过多的关注了教师教的行为,仅仅从教师的角度也要求教师如何规范的教,却忽视了该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是否适用这一问题。事实上,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通过学生的学来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

新课程评价改革正是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才提出了"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即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后的变化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评价思想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在搜集到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少学校仍然在"以教论教"思想的指导下,对教师进行过多、过于苛刻的评价,这在无形中造成了教师的压力,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历史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

(一)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

教育行政机构作为地方学校的直接领导者和主要管理者,对于新课改的顺利推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行政机构颁发的文件、组织的研讨会、公开课等对课堂教学评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育行政机构高效的发挥职能是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基本前提。

1.加大对历史学科的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对于河南省的高中教育来说,这个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经费短缺,新课改的推行也出现了重重困难。

高中教育受到高考文理分科模式的影响,学生一般都会在高一上学期或者下学期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而这些学生中选择理科的往往占到当年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一旦选择理科,学生基本完全放弃历史的学习,历史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习课。选择文科的学生,往往受主科、副科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是副科,语数外是主科,从而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主科的学习上。事实上,不仅仅是学生很多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也都是这样认为的。在教育行政机构的机构部门里,历史学科组仅仅到了很小的一部分,人员少,设备差,投入少是公认的事实。加大对历史学科的教育投入对于提高历史教育人员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改变评价方式单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顺利推进新课改进程等都有着深远长足的意义。

2.加强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教育行政机构不仅肩负着管理地方学校的使命,更承担着带领学科发展的使命。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教育行政机构里的历史学科组引领着它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科发展,深入研究学科规律,把握规律,是十分必要的。理论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应该一定程度上先行于实践。加强对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使评价理论先行于评价实践,这样才能对评价实践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搜集到的资料中了解到,历史学科组的工作构成中,科研占的比例偏小,仅仅占到了30%左右,其余的组织公开课、研讨会、进修学习等工作则占到了70%左右。历史学科的相关理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局。

3.结合地方情况,编写历史评价改革指导细则

由于缺乏细节化的指导文件和措施,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在地方学校的推行上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主要表现为对评价改革的迷茫、不适应和无从下手,这也是造成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的原因之一。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在笔者所调查和访谈到的学校和教师中,超过六成的人员表示对历史评价改革的认识很模糊,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做。因此,研究并编写历史评价改革指导细则是顺利推行历史新课改的必要步骤。

评价操作过程由于缺乏具体标准,且经常将教师、学生等课堂教学主体排除在外,而一直为教育界所垢病。不少学者认为,评价实际上在"黑箱"中操作的。因此,保证评价操作过程有章可循是编写评价改革指导细则的着力点。指导细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评价前提条件、具体标准、操作步骤、实施细则、结果解读、特殊情况以及违规操作处罚措施都应该是评价改革指导细则的组成部分。编写历史评价改革指导细则要遵循既注重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评价的原则,也要注意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由于历史学科是典型的人文学科,编写评价改革指导细则要特别加强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研究。

(二)学校的改革策略

1.建立合理的评价反馈制度

反馈对于教学的总结、引导和提高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合理的评价反馈可以帮助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深刻认识的评价结果,并能在深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改进政策和措施。评价反馈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评价领域薄弱环节的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重要举措。

建立合理的评价反馈制度对历史学科的评价尤为重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色彩浓厚的学科,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旦得到了评价结果,就要认真分析评价结果。只有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除此之外,通过科学合理的反馈制度,还能辅以奖励、惩罚措施对教师、学生进行合理的奖惩,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新课程评价改革呼吁合理的评价反馈制度。

2.赋予教师、学生合理的评价权利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拥有绝对的评价权利。课堂教学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有教育行政机构、教师同行、教育专家、学校等群体,而教师和学生由于相对是弱势群体,且身处课堂教学一线,与评价客体紧密相连,所以,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实际是没有评价权利的。在一般性高中里,评价主体基本由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组成,教师和学生完全是被评价的对象。新课程评价改革提倡"以学论教",并要求结合"以教论教",赋予教师评价权利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赋予教师、学生评价权利对于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牵扯到许多质性的因素,是简单的纸笔测验、积分量表不能全面衡量的,这就要求有一定的质性评价。而教师、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线参与者,对于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有着最为直接和清楚的了解,赋予他们合理的评价权利,对于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有着巨大的帮助作。

3、为历史教师提供课程改革专业培训的机会

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关系到新课改的能否顺利实施。通过调查和走访,了解到当前高中历史教师接受新课改专业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这一方面受历史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历史教师本身意愿的影响。由于多数学校存在主副科的思想,认为历史是副科,不需要专门进行培训;还有部分教师本身对新课改持抵制态度,不愿意参加培训,因此造成了历史教师参加新课改专业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的情况。

参加新课改专业培训对于帮助教师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加深对评价改革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认识和彻底了解评价改革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教师才会在内心做出权衡,并确定自己的坐标和方向。这样,通过参加培训教师对改革的态度可能会发生转变,要么由反对转变为支持,要么由支持转变为反对,当然也会有中立态度,这也需要学校及时的有效的引导。教师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坐标和方向,便会努力朝着既定方向努力。这时学校要为历史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只有多多培训,教师才能对评价改革有更清楚和深刻的认识,教师对评价改革的态度才会有所改善。毕竟,新课改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对新课改持欣赏态度的教师占到了多数。

(三)历史教师的改革策略

1.积极学习历史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和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等文件都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文件,除此之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颁发了许多历史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内容和精神,都是以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为指导的。因此,贯彻和学习这些历史课程改革的文件对于帮助历史教师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评价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受学校办学历史、教育传统、地理环境等的影响,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是不同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发扬积极学习的精神,善于捕捉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机会和资源,并主动向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专业培训。只有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面貌才能在改革的潮流中,逐步适应并熟练驾驭评价改革的精髓和实质。

2.注重鼓励性评价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课堂都有着评价的权利和义务,其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积极性直接关系着评价效率的高低。保护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对于顺利推行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鼓励性评价是评价主体在评价某一对象时,采取以鼓励为主要基调的评价方式、语言,并贯穿评价活动的始末。鼓励性评价对于保护评价对象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到历史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践行:第一,对于自身教学行为的评价,要经常反思,经常关注新课改的研究成果,严格要求自己,在看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已取得的成果,并积极上报所取得成果,获得相应的奖励,保护评价的积极性。第二,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少批评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第三,对于课堂教学木身的评价,教师应通过多对比,多反思的方式,科学全面看待课堂教学本身,既要了解缺陷和不足,也要看到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成果。

结论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结果的一种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在新课改推行十几年后,正在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纵观世界各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以及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未来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定会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以及课堂本身的生态效益。

本次研究笔者从确定选题到初稿完成最后定稿完成花费了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本研究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由于水平所限,且受各种条件制约,很多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彻底,研究的科学性、精确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琳霞.谈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3:26-27.

[2]唐永康.论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J].成功(教育),2008,10:50.

[3]杨昱甫.新课改下历史教学评价初探[J].学周刊,2012,24:77.

[4]栾贻爱.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06:29-35.

[5]范华莉.历史微格教学评价法及评价指标研究[J].理论前沿,2014,09:34-35.

[6]李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09:362.

[7]苏翩翩.浅议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的缺失与回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03-104.

[8]路学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170-172.

[9]袁从秀.历史教学论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10:92-94.

[10]俞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72-73.

[11]丁灵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原则浅谈[J].学周刊,2015,0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