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冯锦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郑州市450003)

摘要:《工程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入学后涉及工程实际较多的课程和学校工科专业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文章结合我校《工程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四个方面对建构教与学进程中工程力学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建设;教学反思

引言

作为机械类、土建类等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工程力学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与工程类专业相关的课程,而且学生能否牢牢地掌握好工程力学的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学习基础。由于工程力学是一门典型的理论应用型课程,不仅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还对学生的理论推导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数学以及物理基础较差,再加上缺乏与工程力学相关的专业生活经验,工程力学教学工作质量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此,开展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

1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

首先,教师在建设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时应当将个性化纳入到考虑范围内容,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设计应当以学生作为设计核心,以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作为设计基础,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对于工程力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有效地拓宽学生在工程力学领域的视野。其次,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使用方便、内容丰富,确保学生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来熟悉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激发学生使用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还应当突出交互性的原则,工程力学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师生互动,因此,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还应当提供作业答疑、知识交流模块,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在高效的互动过程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升工程力学的学习效果。

2工程力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学习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得他们自身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差,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力学概念、原理等较为概念性的知识时往往不知道应当从何入手,再加上抽象烦琐的理论推导,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更不用说采取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工程力学内容讲透、讲清了,不尽如人意的工程力学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要,传统工程力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纸质教材上文字以及静态平面的图表,使得学生难以从理性以及感性的角度看到力学的变化运动,使得工程力学知识点难以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加上,现有的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教学需求,导致教师在开展工程力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得不放弃这些已有的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转而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工程力学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3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的应用策略

3.1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蓬勃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重要的变革机遇,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堂已经成为时下人们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而“混合式学习”也成为教育创新的一个热点,它整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双重体验。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如何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本质上是由两个相关的理念组合而成———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养成了学习自主性、对自身进步的归属感,以及指引学习的后续能力。我校工程力学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力学素质的同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有效地、恰如其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和编制了自己有特色的、实用性强的课堂教学电子教案和实验课教学电子教案,以及网上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3.2改革教学内容

依据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本课程体系,构建高水平课程平台。结合一流本科教育、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发展的要求以及地方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围绕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寻求平衡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型思维。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不断进行内容的整合和调整,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结合,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及后续课程需求,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土建类各专业加强静力学部分、偏心压缩及截面核心等知识点;机械类各专业加强运动学、动力学部分、弯扭组合等知识点;工程管理、环境等专业掌握静力学、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等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力学素质。

3.3优化教学目标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面向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钢铁)冶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工程等工科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基础力学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相匹配。因此,本课程将在课程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力学分析思维和力学建模思维,为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型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结语

教师应当正确地认识到工程力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将个性化、交互性以及实用性纳入到工程力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当中,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工程力学课程应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在铁.工程力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优秀教学团队协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7,20(03).

[2]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3]范钦珊,陈建平,唐静静,蔡新,武清玺.研究型大学需要研究型教学———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大学教育,2009,(11):8-10.

作者简介:冯锦豪,男,职称:学生,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业:工程力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