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2013-2017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洞口县2013-2017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朱学识

朱学识

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洞口422300

【摘要】目的了解洞口县近5年来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洞口县2013-201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7年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3218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311.38/10万-357.20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336.59/10万,流行态势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5年间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54.09%,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42.14%,主要传染病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感冒,艾滋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今后防治重点是呼吸道传染病及血源和性传播传染病。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发病率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疾控机构的重要工作职责,是卫生行政部门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渠道。为了解洞口县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对洞口县2013-2017年间报告的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洞口县2013-2017年甲、乙、丙类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自洞口县统计局。

1.2方法

对洞口县2013-2017年上报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按发病趋势、传播途径分类排序及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发病概况2013-2017年洞口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病种共21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累计报告13218例。年均发病率为336.59/10万,报告死亡病例28例,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发病最高为2017年2835例,最低为2014年2437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1.45%和18.44%,5年间发病率总体平稳,但2013-2014两年发病数环比减少27.04%、10.4%;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占总发病数的47.18%,死亡28例,年发病数最低为2017年1145例,最高为2013年1131例,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18.36%、21.34%乙类传染病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只有2014年环比增加1.29%。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共计6982例,占发病总数的52.8%,丙类传染病年发病数最高为2017年1690例,最低为2014年1106例,分别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4.21%和15.84%。丙类传染病2013、2014年发病环比分别减少36.38%、21.46%,其余3年呈波动式增长。2013—2017年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见表1。

2.1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013-2017年洞口县乙类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累计报告3370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4.4%,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累计报告2628例,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2.14%,肠道传染病位例第3,累计报告211例,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38%,位例最后的为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27例占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0.43%,各类传染病构成和发病顺位见表2。

2.3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

5年间3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居前5位的疾病顺位见表3。表中显示从2014年始手足口病发病数居首位,肺结核2013年居首位,2014年开始居第二位,病毒性肝炎2013-2016位列第3,2017年位列第4,流行性腮腺炎2013年位列第4,2017年位列第3,其它感染性腹泻在第4-5位次间波动,流行性感冒位列第5,艾滋病和狂犬病一直是死亡数最多的疾病。

2.4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4.1手足口病从2014年开始一直居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首位,发病率从2013年的79.06/10万逐年上升至2016年的131.73/10万;年均发病率为105.37/10万,5年累计发病4138例,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31.31%

2.4.2肺结核肺结核发病数从2013年的第1位降至近4年的第2位,5年累计报告发病数3135例占总发病数的23.72%,发病率稳定在75.5/10万至88.84/10万之间。

2.4.3病毒性肝炎2013-2016位列传染病报告数第3位,2017年位列第4位,累计发病2090例,占总报告数的15.81%,发病率稳定在54/10万左右。

2.4.4流行性腹泻5年累计报告1273例,在第4-5位间波动,占总报告数的9.63%。发病率稳定在32/10万左右。

2.4.5流行性腮腺炎5年累计报告780例,在第3-4位次间波动,

(下转第346页)

占总报告数的5.9%,发病率2014-2016年稳定在4.8/10万左右,2013年及2017年两年发病率较高,分别达38.18/10万、46.62/10万。

2.4.6流行感冒5年累计报告536例,位列第5,占总报告数的4.06%,发病率在8.51/10万-16.88/10万之间波动。

2.4.7艾滋病5年间累计报告62例,占总报告数的0.47%,死亡21例,占总死亡数的75%,发病数呈逐年上升态势。

3讨论

洞口县2013-2017年传染病流行态势相对稳定,发病率在310-357/10万之间波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其中疫情网报系统对促进传染病报告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传染病控制的先决条件之一(1),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疫情报告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重要作用。

5年来洞口县法定传染病呈现如下特点。

1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得到了明显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说明预防接种对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起着关键性作用(2)。

2疾病谱有所变化手足口病近年来发病数明显增多,近4年位居第1,肺结核发病从2014年的第1位降至第2位,病毒性肝炎位列第3,流行性腮腺炎在第3-4位次间波动,流行性腹泻在第4-5位次间波动,流行性感冒位列第5,艾滋病发病数虽然相对较少、但逐年呈现增多态势、且死亡率位列第1,提示,手足口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是当前洞口县需重点防治的传染病,加大艾滋病防治是控制传染病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风仁、刘朵、张起文等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77-79.

[2]李兰娟、任红、高志良等,传染病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5-16.

作者简介:朱学识,男(1960-)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