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阻断艾滋病传播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3

心理护理对阻断艾滋病传播的影响

刘梦楠

刘梦楠

(泸州市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某院诊断的154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随即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患者有78例,对照组患者有76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后转至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实验组中患者则在进行常规诊断后对患者进行1对1心理辅导,之后再转入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不同模式进行诊断,追踪调查后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配合率、自杀率、隐瞒病情情况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治疗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自杀率、隐瞒病情情况及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诊断后进行1对1心理辅导在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临床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传播;阻断机制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51-02

InfluenceofpsychologicalnursingonthetransmissionofHIV/AIDS

LiuMengnan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CenterofJiangyangDistrict,LuzhouCity,SichuanProvince,Luzhou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onthepreventionofHIVtransmission.Methods154casesofpatientswithHIV/AID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4toMarch-2015.Thepatientswerep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bytheretrospectivestudy.Therewere78cases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76casesinthe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routinenursingcare,while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treatedwiththeroutinenursingmode,andthe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wasadded.Nursingcarewascarriedoutintwogroupsofpatientswithtreatmentwiththerateofcooperation,suiciderate,concealmentofthediseaseandmortality.ResultsThetreatmentefficiency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suiciderate,theconcealmentofthediseaseandthemortalityrate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inpreventingthespreadofHIV/AIDSissignificant,anditcanbepromoted.

【Keywords】Psychologicalcare;ThespreadofHIV;Blockingmechanism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性观念越来越开放,孕前检查的不重视,以及健康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艾滋病的患病率逐年提升。艾滋病由于不可治愈,所以最重要的是不是治疗而是预防,如何最大化阻断艾滋病的传播是最为关键的。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率很高的一种传染病[1]。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艾滋病患者不仅长期受到生理上的痛苦,不可忽略的是心理问题上的困扰,许多患者由于自卑等心理原因,会选择一些极端的做法来减轻自己的痛苦,从而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本次实验中研究在常规诊断后增加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本次实验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某院接诊的154例艾滋病患者。实验组艾滋病患者中有43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35例。对照组艾滋病患者中44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32例。实验组中艾滋病患者的年龄分布为3岁~64岁,平均年龄为(36.7±4.2)岁。对照组中艾滋病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岁~63岁,平均年龄为(37.2±3.9)岁。实验组艾滋病患者中性传染的患者有30例,有偿献血感染的患者有32例,母婴传播感染的患者有9例,输血感染患者有3例,其余途径感染患者有4例。对照组艾滋病患者中性传染的患者有28例,有偿献血感染的患者有31例,母婴传播感染的患者有8例,输血感染患者有6例,其他途径感染患者有5例。所有艾滋病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实验,对实验细节有知情权,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参与本次实验的艾滋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感染途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参与实验的艾滋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78例艾滋病患者,对照组有76例艾滋病患者。实验组中艾滋病患者采用在常规诊断后进行1对1心理辅导,而后进行转院治疗。对照组中艾滋病患者在进行常规诊断后进行转院治疗。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率、自杀率、病情隐瞒情况以及死亡率。比较两组实验数据的差异,从而讨论分析心理护理在临床上阻断艾滋病的效果。

1.3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4.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计量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艾滋病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及追踪调查发现,实验组艾滋病患者中有2例患者对后续治疗不予进行配合,治疗配合率为97.44%,对照组艾滋病患者中有8例患者对后续治疗不予配合,治疗配合率为89.5%,两组艾滋病患者后续治疗配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艾滋病患者中有1例患者有自杀行为的出现,自杀率为1.28%,对照组艾滋病患者中有8例患者有自杀行为的出现,自杀率为10.53%,两组艾滋病患者自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艾滋病患者中有23例患者对家属及朋友隐瞒自身病情,病情隐瞒率为29.49%,对照组艾滋病患者中51例患者对家属及朋友隐瞒自身病情,病情隐瞒率为67.11%,两组艾滋病患者病情隐瞒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艾滋病患者治疗期间死亡患者有2例,死亡率为2.56%,对照组艾滋病患者治疗期前死亡患者有13例,死亡率为17.11%,两组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本次实验发现,心理护理对艾滋病阻断的临床作用效果显著。

3.讨论

3.1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

艾滋病患者患病后一般会经历4个过程,首先是疑虑恐慌期,此时患者得到确诊,一方面心理中不愿承认患病的存在来达到心理平衡,希望医生的诊断出现差错,另一方面怕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患者此时的自卑心理开始建立,不愿与人接触,对任何事情变得极其敏感。两方面的冲突往往造成患者心理的不稳定,出现焦虑、绝望那个及恐惧等心态,长时间躁动不安,不及时纠正容易造成人格的丧失[2]。第二则是冲动发泄期,这个阶段的患者往往会对生活不如意及患病进行抱怨,情绪属于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与他人交流不顺畅,常常与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争吵,不配合治疗,极端患者会出现伤害他人的情况。第三个阶段属于悲观抑郁期,此阶段患者自卑心理加剧,由于患病成为多数人的焦点,依赖性增强,自主判断能力降低,对任何事情失去信心,自身处于消极状态[3]。另外长时间的治疗,痛苦的增加以及副作用会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悲观抑郁的心态加重,此阶段是自杀行为高发阶段,也是重要的干预阶段。最后则是合作稳定期,此阶段虽然患者还是处于言语封闭期,但是能够很好的配合并要求进行合理的治疗来保证自己的生命质量。长时间的心理波动,会使患者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及自己的价值及现实的残酷性。此阶段患者的消极状态开始转变,慢慢变得对疾病的淡然,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度过自己余下的时间,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完成未完成的事情。

3.2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

3.2.1提高自身素质医护人员需要对专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提高。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综合型比较强,另外艾滋病患者社会背景的不同,各方面的差异需要医护人员有一个全面的知识网络来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4]。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

3.2.2对患者情况的了解医护人员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一般为悲观抑郁或者为急躁愤怒。造成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医护人员要清楚造成这些心理状态的原因,从而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3.2.3个性化心理辅导对于不同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不同,医护人员要对此有很好的把握,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教,明确预防措施,对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痛苦。

3.2.4合理的语言交流由于艾滋病患者的情绪一般处于波动状态,并且该类患者很敏感,一个言语上的失误,往往会在患者心理造成波澜,严重者会导致患者轻生。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和善的语气与患者交流,多使用安慰性、解释性、暗示性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时需要有耐心。

3.3艾滋病患者比较特殊,他们的依赖性较强,心理脆弱,渴望得到爱和关心

对自身病情想要一个明确的解释,并希望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保密。长时间的治疗会使患者处于不良情绪之间。心理护理可以全面的满足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需求,让艾滋病患者从拾信心,对抗病魔,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我院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心理护理在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临床效果优异,可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艳,白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

[2]杨茜,李雨昕,黄艳芳等.探讨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5).

[3]周惠玲,聂去燕,杨求成等.护理干预对改善艾滋病产妇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8).

[4]徐艳,柏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