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器械的清洗灭菌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腔镜器械的清洗灭菌管理探讨

李晶

李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中心医院手术室441021)

作者简介:李晶(1971.4-),女,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手术护理。

【摘要】目的:有效控制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随机抽取腔镜器械60件,分成机械清洗组和手工清洗组,在规范清洗的前后进行隐血试验。结果:机械清洗组的清洗前阳性率为86.67%,清洗后阳性率为0%;手工清洗组的清洗前阳性率为86.67%,清洗后阳性率为6.67%;两组结果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两种清洗方法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前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差,医院必须加强腔镜器械的管理,通过规范流程及加强监测跟踪来保证腔镜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从而保障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

【关键词】腔镜器械;清洗;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01-01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优于传统手术。但是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更多依赖于手术器械的使用。由于腔镜及其器械和配件属于精密贵重器材,有许多阀门、关节、狭窄腔道等,给清洗灭菌带来一定的困难;以及腔镜器械价格昂贵,很难相互替代。因此,该类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管理过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1],如不能去除血清蛋白质等有机物污染物,躲藏在有机物内的细菌和内热源就不易被灭菌杀死,还可能传播血源性疾病。因此如果清洁不彻底,整个灭菌过程将失败。[2]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腔镜器械进行抽样调研并采取一些控制方法对腔镜器械进行清洗灭菌,以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查2009年4月腔镜器械60件。样本要求:最常用、并直接接触人体组织的腔镜器械。

1.2分组:将60例样本随机分成两组,机械清洗组与手工清洗组,每组30例。分别在清洗前后进行隐血试验,并进行比较分析。

机械清洗组:样本在清洗前完成隐血试验,再送入清洗消毒机,经过预洗-主洗-漂洗-漂洗-干燥,采用清洗剂为3M低泡酶清洗剂,浓度为1:500。清洗消毒后再进行隐血试验。

手工清洗组:样本在清洗前完成隐血试验,再浸泡于1∶400的3M安必洁酶清洗剂5min-刷洗-漂洗-干燥10min。清洗后进行隐血试验。

1.3试验方法:隐血试验采用隐血检测试纸,应用胶体金免疫检测原理,在5min以内,能检测出最低量为0.2ug/ml~2000ug/ml的血红蛋白。免疫胶体金隐血试验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3]具体为:人血红蛋白与相应的金标单克隆抗体结合成复合物,经层析移动与反应区固相的抗人血红蛋白多克隆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夹心复合物,呈现红色阳性反应线,以5min内出现红色反应线为阳性。将器械头端在2ml生理盐水内震荡1min后,将试纸条标有箭头的一端插入待测样本,5min内判断结果。

1.4结果判断:该试纸条为条形,分别印有C和T的标示。

阳性:在反应线(T)与控制线(C)同时出现一条红色色带。

阴性:在控制线(C)出现一条色带,反应线(T)无色带出现。

1.5统计分析: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配对卡方检验评价清洗前后隐血反应结果差异,分组卡方检验评价两种清洗方法效果差异。以p=0.05作为显著性标准。

2结果

见表1。

2.1机械清洗组清洗前后隐血试验结果比较:清洗前阳性例数为26例,阳性率为86.67%;清洗后阳性例数为0例,阳性率为0%,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2.2手工清洗组清洗前后隐血试验结果比较:清洗前阳性例数为26例,阳性率为86.67%;清洗后阳性例数为2例,阳性率为6.67%,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2.3两种清洗方法效果差异:两种方法清洗前后隐血试验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与结论

3.1腔镜器械清洗质量:试验结果显示:未经过规范清洗前腔镜器械隐血试验阳性率高达86.67%。证明当前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规范化的必要性。Dole和Emst[4]于1967年证明有机物很容易形成晶体样物质,被晶体包裹的微生物芽胞被湿热灭活的时间增加14倍,因此一旦形成晶体样物质将导致很难灭菌成功。如果医院在灭菌前不进行规范清洗,灭菌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成为院内感染发生的隐患。

3.2机械清洗确保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试验结果显示,机械清洗能对清洗消毒全过程进行实时参数监测,更有效保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彻底清除前次手术沾染的血液,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3.3规范的手工清洗能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试验结果显示:规范的手工清洗也能明显降低隐血试验的阳性率,提升清洗质量,与机械清洗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合格的手工清洗也能提升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虽然显性成本较低,但不应忽视手工清洗过程对人力资源的占用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4管理对策

为了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加强腔镜器械的管理必须进入医院管理者的视野。为此,我院于2009年5月实行改革,建立腔镜专科组,对腔镜器械的清洗灭菌采用全程无盲区管理。腔镜器械是精密仪器,除有专人管理外,要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制定严格的腔镜使用和消毒制度,确保各环节质量,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不允许因消毒不规范而造成患者感染,腔镜器械管理和使用人员要掌握本院的特性,术前作好充分准备,确保腔镜手术顺利进。

4.1规范流程:科学的作业流程采用流动水、清洗剂、多酶洗剂、自动超声清洗消毒机、棉棒、高压水枪、高压气枪、蒸溜水等设施,按初洗、酶洗、水洗、末洗、干燥等程序对內镜器械进行彻底清洗。专科护士将腔镜器械完全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从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使用及日常保养均按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管理。清洗时要防止腔镜器械各附件的缺失,在拆卸清洗时,刷洗槽内要铺有过滤网,以防冲入下水道丢失。冷光源和摄像镜头连线在清洗及消毒过程中,不可打折,盘旋的角度应成钝角,以免损伤光导纤维。强调冲洗的重要性,采用化学消毒法后的器械使用时,必须用大量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不少于3遍),尤其是各管腔内,以防止消毒后残留化学物的毒性作用。

4.2监测跟踪:所有器械及植入物均采用条形码跟踪管理,清洗消毒灭菌都有完整的监测记录。凡是有裸露的植入物(如:生物夹,合成夹等),每次灭菌必须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方可使用,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因腔镜器械的管径长、窄及关节的密闭性,在浸泡消毒时会存在个别区域液体渗透不全的现象。医院感染科定期对腔镜器械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腔镜手术虽然以其创伤轻、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因其器械精密易损、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医院不得不在短时间内频繁重复使用,由此也带来了医院感染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消毒技术规范[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1:156

[2]黄靖雄.如何保证灭菌的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88

[3]蔡钢强,陈化禹,李冬,等.胃液对免疫胶体金隐血试验影响的实验分析[J].检验医学,2008,23(1):113

[4]黄靖雄.清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