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静”为“动”燃激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化“静”为“动”燃激情

樊方方

——对促进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中心中学樊方方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往往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说起作文,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感。要上作文课了,总感到索然无味,萎靡不振,而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拖延时间磨洋工,消极应付,他们的头脑中不是考虑难得的练笔机会,而是在想:怎样早一点完成任务。作为教师呢?也是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如何审题,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谋篇布局等等,惟恐学生囊中羞涩,腹中空空。写好以后呢,大量的时间花在批改、讲评等事情上。总之,作文教学成了学生的苦恼和悲哀,教师的辛劳和无奈。

本着不断研究,解放思想的教学理念,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作了一些教改尝试,目的是想在作文教学中摆脱那种“老牛拉破车”式的“少、慢、差”的现状。其方法如下:一、阅读是培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鲁迅在《给赖少其》信中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可见,阅读是培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可看作是学作文的最好的范例,优秀篇目教师要透讲畅讲,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其技法。这为理解阅读更多的作品,为构句成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那么如何将阅读与下笔联系起来?我的做法是:重阅读课教学,拓宽阅读面,增大训练量。每周两堂阅读课单独开设,读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行专题阅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教师作适当的点拨。专题阅读,即读老师推荐的精品和帮助学生选定的材料;自由阅读,读学生搜集或征订的有益书刊,要求每生都要做好摘记、批注,并有重点地选择某些自己欲学写的文章作细心阅读。认真细读一遍后,分析、思考如下问题:它写的是什么(题材)?主旨或中心思想是什么?它先写什么、是怎么组织结构的(大体划分一下段落)?好在哪里(或自己应学习它的哪些长处)、有什么不足?然后以周记形式写出阅读感受。????但学生的阅读仅仅靠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课内外结合。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在课外广阔的天地里进行历练,“我是赞成让学生读课外书的”,“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外学习”。因此,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范围,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是学生汲取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语言的吸收,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表达,读书笔记的摘抄及诵读能使学生的语言生动新鲜,表达自如。

二、与活动结合,增加感性认识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参与意识强。为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作文课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创设写作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鲁迅先生曾教导过:“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主要途径就是解放思想,开放作文教学,在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开展活动时要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如课内的活动有: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趣味阅读等;课外的活动有:男女对阵的乒乓球赛、篮球赛,野炊,小范围的踏青,短距离的旅游,参观工厂(工场),校内外义务劳动等。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强,兴趣浓,积极性高。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当做自己教学的唯一任务,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要制定为丰富学生情感开展活动的计划,并及时地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

三、“题好一半文”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起点环节,非常重要。学生私下经常议论:“我喜欢写这个题目”,“这题目不好写,我实在写不出东西来”。显而易见,学生对作文题目会产生“喜欢写”“不好写”等感觉,这是由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数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自由度大的命题易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好的命题,能顺畅地打开思维的闸门。命题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才有真情实感可言,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空洞无物,日积月累,学生怕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我们进行命题改革的主旨是贴近生活,缩短写作与生活的距离。1.用心设计命题

有这样一个命题:《“1+1+1<3”的故事》。命题要求是:细细品味这道算式的内涵,据以联系生活实际,写一个富于理趣的故事,故事的实质与算式含义吻合。这道命题很有趣,趣在用算式命题,形式新颖少见,趣在用算式为故事内核,要扩展、显现算式含义,依此演绎人事,必然会意趣横溢。有一位学生演绎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非常生动,且内涵相当深刻。2.提供有趣的材料

我曾提供了这么一则故事(材料):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12只蚊子。12只蚊子咬一个人。12&pide;1=12。这个人觉得吃不消。他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12只蚊子咬两个人。它们分成了两队。12&pide;2=6。那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些。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这两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12&pide;3=4。好极了,再找第四个。12&pide;4=3。第五个人跑过来。12&pide;5=?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一来蚊子不好分了。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响起“啪啪”两声。第五个人打死了两只蚊子。10&pide;5=2。OK,这下好了。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两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两只蚊子。8&pide;5=?又不好分了。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把他赶走了。????这个故事挺逗的,我就要学生据此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来。不少同学都觉得有话好说,写起来得心应手。其中有一位同学写道:“第五个人破坏了他们平均分配的局面,遭受了他们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赶走第五个人之前,第五个人已为他们打死了四只蚊子,为他们减轻了不少痛苦。这第五个人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改革者,他们锐意进取,勇于革新,却又受到平均主义者的重重阻挠,于是改革也就一次又一次遭受失败。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正是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虽然推行了一段时期,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商鞅自己还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还有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康有为变法等也莫不如此。但是,他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改革创新精神是广大人民永远铭记的……”??3.提供适当的话题作文

针对现在的中考、高考越来越趋向命题宽泛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提供一些合适的话题让学生练习。如: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与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然后我就提示他们:让思维的触角多方面接触,为写作提供多种契机。比如:夜望星空,慨叹宇宙的广阔深邃,也许你会感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走近小草,也许你会发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叹;倾听蝉鸣,也许你又会生发出“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月的欢鸣”的慨叹……

四、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指导?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他们个性各异,能力不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仅篇幅要求长些,而且尽量要求不写错别字、病句等,着重激励他们创新,在选材、剪裁、立意等方面加以指导。对于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按一定的段落层次组织材料,鼓励他们一篇一篇踏踏实实写,力求一篇比一篇写得好。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则应降低要求,只要写出一两段通顺的话就给高分,哪怕他一篇文章只有一两百字,甚至离题也不要紧;只要发现较好的句子、词语就圈划出来,写上称赞的话,使他们受到启发,树立信心,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出对作文的兴趣。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坚决抛弃“老牛拉破车”的旧模式,勤于钻研、勇于探索,才能找到好方法,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也惟有如此,作文教改之花才能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