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生产的安全化管理鲁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电力生产的安全化管理鲁婷

鲁婷姚永波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459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生产企业的数量不断扩大,对于各种形式的电力生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生产取得更好的成效。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力生产企业普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电力生产的安全化管理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管理创新

在我国高度重视电力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生产企业的数量、规模、层次在不断提升,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改革、创新和发展,但当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很多电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在安全化管理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导致电力生产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安全事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针对破解电力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切实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动安全化管理工作创新,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一、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生产类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始终是其至关重要的管理内容,特别是对电力企业来说,加强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化管理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安全化管理重视不够到位。从当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开展安全化管理的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进步,但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电力企业在安全化管理方面投入力度不够,无法有效的保证安全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还有一些电力企业尽管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却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的问题,导致安全化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甚至一些电力企业在安全化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是安全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度具有根本性。要想做好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工作,应当有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但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到位的问题,制度体系建设仍然不尽如人意。比如个别电力企业在对安全化管理制度建设没有纳入到企业整体管理体系当中,安全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有很多制度都已经是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制度,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联系不够紧密。还有一些企业的安全化管理制度在执行方面十分乏力,相应的激烈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安全化管理光不够规范。

三是安全化管理内容不够系统。当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安全化管理方面不注重管理内容、管理领域以及管理环节的拓展,安全化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尽管技术管理无可厚非,但如果忽视了“人”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安全化管理根本无法取得实效。当前有很多电力企业不注重对员工安全化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导致安全化管理没有突出重点,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为到,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生产技术,都需要人去执行,如果不加强对人的管理,安全化管理也只能是空谈。

二、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的优化对策

针对我国电力企业安全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改进,特别是要从电力企业以及我国电力事业步入“新常态”的新要求出发,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努力使安全化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一是提高安全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想更好的开展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对安全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有赖于电力企业领导以及广大员工对安全化管理给予深刻的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安全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电力企业在开展安全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领导首先要率先垂范,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参考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还要大力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员工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而形成安全化管理的强大合力。这一点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并且要将安全管理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当中,发挥文化的引导性作用。

二是完善安全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开展安全化管理,一定要以制度作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人治”模式,将安全化管理纳入到“制度化”轨道。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在开展安全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对于安全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在解决之后形成长效机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化管理更具有规范性。电力企业还要高度重视安全化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制度执行好的部门和个人,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反之则要给予一定的惩处。在完善安全化管理制度体系方面,还要高度重视制度的科学性,要善于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找出漏洞,完善措施。

三是优化安全化管理的控制系统。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电力生产方面涉及到方方面面,技术、人力等诸多要素都会对安全化管理造成影响,因而应当高度重视管理内容的系统性。在这方面,应当更加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努力提升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比如要将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程管理作为安全化管理的重要原则,既要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全面性,也要高度重视发挥员工的积极作用,更要使管理工作融入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价值链”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在优化安全管理控制系统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化的应用,使安全管理工作步入更加系统化的轨道,特别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都应用于安全化管理中,努力提升安全化管理的科技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除了要具备较强的生产技术之外,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安全生产方面狠下功夫,因而探索出一条安全化管理模式应当成为电力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力企业在安全化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按照较高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在重视程度、制度体系、控制系统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引起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安全化管理水平,重点要在提高安全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善安全化管理的制度体系、优化安全化管理的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电力生产安全化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轨道。

参考文献:

[1]范伟.火力发电厂电力建设安全管理的综合研究[J/OL].建筑知识,2017,(03):1l.

[2]孔鸣.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优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6,(17):182-183.

[3]周姝.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8(04):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