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方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方伟

方伟

方伟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受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如何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是我们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目前,不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开始运用工程造价软件和网络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概预算等,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工程造价文档的质量和准确度,使工程造价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造价管理系统建设相对落后,当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推进中的主要问题

1、计算模式单一

我国的工程造价计算主要以各省预算定额为计价依据。在缺乏网络知识和复合专业人才的情况下,许多工程造价系列软件的运算方式都陷入了模仿人工预算的误区,软件的功能只局限于套用定额、修改材料单价、工程取费、计算工程造价等,计算模式单一、机械、不够灵活。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许多单位片面重视生产、设计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未按照当前的业务流程以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要求采购信息设备、数据库、软件、通讯网络等硬软件设备,导致造价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工程材料价格信息数据库建设滞后工程造价数据文件交换标准缺失地的工程造价数据无法交换和共享。

3、软件功能单一,配套软件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关联应用

目前国内大部分工程造价应用软件如计价软件、算量软件的功能仅是手工模仿,只局限于套用定额、计算工程量,以完成计算功能为主要目的,软件功能较为单一;而且,这些应用软件仅仅是针对工程造价的某一个阶段、某一参与方而言,针对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全体参与方的管理软件尚未成熟和普及,不能满足建设程序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需要,有明显的局限性。市场上不同用途的相关的应用配套工程管理软件,如材料价格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电子评标评审软件等,开发重复,数据转换接口的设计标准不统一,缺乏连贯性和整体关联应用,形成各自的信息孤岛。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完善与应用展望

1、进一步做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基础工作,完善优化工程造价信息系统

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基础工作,要统筹规划,抓紧制定推行相应的技术标准,把最基本、最急需的标准逐步建立完善起来,为各方畅通、便捷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一要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项目划分及编码体系,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单位、名称规格等,保证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资料共享;二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软件接口技术规范标准及造价管理信息网络统一的数据库方法、数据格式标准、网络接口设置;三要解决好工程设计与计价间的数据通道问题。设计和造价软件的图形文件采用统一的文件格式、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互相兼容,以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数据的顺利导入。同时,要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功能。在不影响稳定性条件下,根据实际调整、增加软件功能;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应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施工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建筑产品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到运营全过程的自动化,为用户全过程全方位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基础。

2、充分挖掘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全过程全方位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企业通过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充分收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对本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积累,形成反映企业施工水平的企业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库,并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和新的工程数据进行动态提取和分析,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各参与方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通过开放性的通信网络和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利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阶段的应用,实现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确定与控制,减少工程费用、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随着网络化和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的深入应用和快速发展,整个工程造价行业都将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上工作,重建自己的工作模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3、充分挖掘网络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中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价值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在于为客户提供最大化增值服务,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支持和市场机制,在行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获取等环节全部实行网络化,以提高信息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实现造价信息资源高效管理和应用,优化造价资源配置。在市场竞争中,有能力的网络信息供应商通过网络搜集建筑市场各类信息,予以整理和发布,为用户提供准确及时的商机。专业网站通过分析各地的造价指标,提供走势预测,为用户提供工程造价参考。用户通过网络系统有偿选用不同的服务信息,使网络信息服务成为未来工程造价行业的工作基础。用户还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在全球范围选择最低的成本和最佳的合作伙伴。

4、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关键因素,它包括工程造价数据库、估算编制系统、电子评标系统、工程造价指标系统、工程量清单编制五个子系统。工程造价数据库由已完成工程造价数据库、造价指标库、企业清单定额库等组成多使用存储量大、易用性强的MicorosftSQLSevrer2005管理系统;估算编制是初步工程造价设计时的一项工作主要依据历史工程造价指标与已完成的造价数据进行估算,它对整个造价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电子评标系统可以评定标底文件、投标文件防止投标单位弄虚作假,有助于缩短评标时间,提高评标质量解决了人为因素而产生的不公平问题;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是市场上开发最多的软件模块,涉及标底文件、投标报价、索赔管理、竣工结算等方面内容。将各系统模块集成在同一协作平台上,通过接口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处理、查询、分析河以实现企业工程数据共享,极大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5、以数字化为手段,提高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处理及利用能力

做好信息的合理分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从结构上可划分为文字型、数据型、混合型;从性质上可分为政策法规、定额标准、价格指数及指数指标等种类。全面准确的分类是做好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前提。信息编码。在做好资源分类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编码是数字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有效提高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的基础。

完善信息资源库。以数字化为手段,扩大信息收集范围,提高资源处理速度,满足工程造价信息使用需求。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涉及行业多、技术复杂、过程长,应本着统筹规划、务求实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开展这项工作。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们应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实完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数据库,并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信息素质,从而逐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服务水平,以迎接工程造价管理的网络化、全球化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1]武兴治,付建华。关于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10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