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尿毒症患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分析

赵群明

慈利县人民医院肾内科427200

【摘要】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划分2018年4月-2018年12月接收的61例尿毒症患者,对照组(n=30)开展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n=31)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统计各组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是9.68%和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BUN、β2-MG、Scr、IPTH及K+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治疗中效果突出,不仅可以减轻肾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通量;尿毒症

尿毒症指的是慢性肾功能发展至终末期造成的一种疾病,及早将体内毒素清除,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但是常规血液透析方法在中分子、中大分子物质能力清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包括感染、高血压、透析性脑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冠状动脉病变等[1]。在新型透析材料透析器进一步推广的同时,为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高通量血液透析利用高通量膜开展血液透析,可将中分子物质及大分子物质等清楚,而且透析费用与常规相同,从而达到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家庭及社会压力减轻的目的。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接收的尿毒症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下是具体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实验61例尿毒症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4月-2018年12月接收,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30例)中,18例男患,12例女患;年龄25岁-74岁,均值(53.69±3.74)岁;研究组(31例)中,20例男患,11例女患;年龄26岁-73岁,均值(53.71±3.81)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与《肾病学手册》中尿毒症诊断标准相符;②由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②存在感染严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血液透析:通过德国费森尤斯F6低通量透析器,将超纯净水碳酸氢盐视为透析液,血流量为每分钟200-275mL,透析液流量为每分钟500mL,其中透析膜内径与透析膜壁厚度分别是200μm和40μm,表面积设置为1.8m2,血液透析过程中,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抗凝,2次/周,4h/次。

1.2.2研究组

高通量血液透析:通过德国费森尤斯F60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透析膜内径与透析膜厚度分别是200μm和40μm,透析膜表面积及超滤系数分别是1.5m2和40.0mL/min,2次/周,4h/次。两组均于3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各组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甲状腺旁腺计数(IPTH)、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钾(K+)、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素氮(BUN)。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发热及恶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和率(%),检验值分别是t值和x2,两组对比检验值为P,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

在Hb、BUN、β2-MG、Scr、IPTH及K+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如下表1: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就早期尿毒症患者而言,予以药物、饮食等治疗;就发展至晚期患者,予以肾移植或者血液透析治疗,但是由于肾移植费用昂贵,所有大部分尿毒症患者开展血液透析治疗[2]。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仪低流量血液透析为主。在新技术及材料的推广,高通量血液透析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高通量血液透析要求透析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透性、溶质通透性,与此同时,要求通透性、透析膜膜孔及筛系数大,该特性确保了血液透析期间,诸多毒素分子可透析膜向体外排出,其可彻底清除血液中的杂质。除此之外,血液透析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身体体征指标的观察,包括脉搏、血压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向医师汇报,根据具体病症开展相应的处理对策,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3]。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在Hb、BUN、β2-MG、Scr、IPTH及K+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可见,通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有助于肾功能及早改善,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与对照组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高通量血液透析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原因如下:常规血液透析期间,其具有较小的透析膜孔镜,造成机体内部大分子物质排出难度较大,但是,高通量血液透析后,可全面排出大分子毒素,避免大分子毒素损伤机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而言之,尿毒症疾病治疗期间,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明显,在临床病症及肾功能改善的同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值得采纳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廖玄,卢青,蔡凯鹏.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浆多分子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7,17(6):379-381.

[2]张少鑫.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0):30-33.

[3]沈伟,杨婷.高通量透析治疗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7,17(7):423-426.

[4]任志龙,张璐,刘杰,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肺总量、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