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手术在儿童弱视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屈光手术在儿童弱视患者中的应用

李巧莉

李巧莉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眼科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在临床上,导致儿童出现弱视的重要原因为屈光不正。在传统的治疗中,对儿童弱视主要采用戴镜以及遮盖等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存在严重屈光参差因此无法耐受角膜接触镜的患儿,存在面部发育异常以及神经行为出现异常的患儿,其使用戴镜和遮盖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差。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屈光手术在多次的研究以及设备的更新中得到不断的改革,逐渐成为较常使用的眼科手术。本文对屈光手术在儿童弱视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屈光手术;儿童弱视;应用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68-02

在小儿眼科当中,导致儿童弱视的常见眼部疾病主要有重度近视性屈光参差、近视、远光、散光以及其疾病等。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或者是常规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屈光手术在发展的历史中得到不断的改革,并逐步的成为被大众所熟悉和接受的眼科手术。本文研究探讨了屈光手术在儿童弱视当中的应用,现得出的相关研究报道如下所示。

1.儿童弱视中屈光手术的使用范畴

在儿童弱视患者中,屈光手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情况比较特殊,进行传统戴镜以及遮盖的治疗收到的效果较小的患儿,主要有:(1)存在严重屈光参差的现象,双眼所看到的物象大小不相等,在戴镜治疗的过程中其依从性比较差。角膜接触镜佩戴比较复杂,角膜出现感染或者是对角膜接触镜矫治疗没有办法耐受的患儿。(2)存在神经行为异常的患儿,该类患儿无法进行配合戴镜以及遮盖的治疗;(3)存在面部发育异常或者是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其无法正常的佩戴眼镜。以上三类患儿需要尽早进行屈光手术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弱视的现象会越加严重。因此针对此类患儿,屈光手术则成为最佳的补充治疗手段。因此患儿年龄比较小,身体处于发育的阶段,其屈光的状态不够稳定,在手术之前检查的配合度还不够高,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有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因此屈光手术在小儿眼科的应用当中,也存在着不少的争议。

2.屈光手术在小儿眼科中的应用

目前在临床上,对角膜屈光手术的分类主要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PRK以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等。在儿童弱视中,屈光手术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2.1对重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治疗

目前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屈光参差是导致儿童出现弱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屈光参差的程度在6D以上的重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儿,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其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比例比较低,而对于存在戴镜依从性比较差的患儿,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成功的概率会进一步下降。在肖畅[1]等人的研究中,对所选取的重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使用角膜屈光手术进行治疗,跟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在观察组60例患儿中,治疗成功的例数为48例,治疗成功的概率为80%,跟对照组69%的治疗成功概率相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观察组的治疗中出现严重角膜haze或者是角膜瓣位移的患儿仅有1例,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要远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该研究表明,使用角膜屈光手术对重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患儿进行治疗,其在手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更好,但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屈光回退或者是角膜haze等问题,需要医师注意。

2.2对重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的治疗

跟重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相比,更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弱视的现象。在相关的研究报道中,对重度远视性屈光参差患儿进行LASIK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患儿等效球镜屈光度的数值范围为+3.50到+7.75D,而在进行手术之后其数值为+0.56到0.75D。而患儿DBCVA的数值则从手术前的0.2,在手术之后提高到0.5,在进行手术之前只有不到20%的患儿具有立体视,而在进行手术之后具有立体视的患儿则提高到了接近50%,在手术之后配合正规的弱视治疗能够帮助患儿进一步恢复视力的健康。在周迎霞[2]等人的研究中,观察组研究对象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治疗,手术之后患儿等效球精度数跟手术之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而裸眼的视力在手术之后得到明显的提高。而跟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效果相比,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3对小儿双眼近视的治疗

高度的近视会导致患儿出现低视力,造成患儿视觉的注意力下降,这样会对患儿跟外界的互动产生影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部分患儿选择使用佩戴框架眼镜或者是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但是依从性比较差,也容易造成弱视。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表明,使用角膜屈光手术对双眼近视,在手术之前,研究对象的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数值为-10.7D,但是在进行手术之后患儿一年中平均的等效球镜度的数值为-1.4D,大部分患儿双眼的视力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但是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轻度到中度角膜haze不良反应的出现。在邱岩[3]等人的研究当中,对观察组研究对象使用角膜屈光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研究对象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之前其等效球镜度的数值对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P>0.05);在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等效球镜度的数值为-3.3D,对照组研究对象等效球镜度的数值为-4.1D,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视力恢复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视力恢复的效果(P<0.05)。

2.4在斜视性弱视治疗当中的应用

角膜屈光手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儿童斜视性弱视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斜视在临床上指的是患儿两眼不能够同时对目标进行注视,是属于眼外肌方面的疾病,可以根据病情的主要特点分为共同性斜视以及麻痹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的主要特征为患儿的眼球不存在运动方面的障碍,其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的斜视度作为主要的临床特征;而麻痹性的斜视则是患儿的眼球运动会受到限制,也会存在复视的现象,可能是先天性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外伤或者是全身性的疾病所导致。在宋建军[4]等人的研究当中对20例年龄段在12.4岁的屈光性内斜视患儿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在手术之前研究对象平均远视屈光度球镜的数值为+5.13D,而在手术之后研究对象并没有出现并发症的现象,在一年之后再对研究对象进行斜视矫正术来矫正剩余的斜视度数,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讨论

屈光手术在临床的运用中,对儿童弱视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给传统治疗无效的患儿带来新的希望[5]。但是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全身的麻醉,患儿在角膜手术中没法办法对眼部进行固视,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切削偏中心的现象。但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飞秒激光灯技术在儿童屈光手术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角膜手术中制瓣所带来的风险。本文研究探讨了屈光手术在小儿眼科当中各方面的运用,也希望能对为了的研究提供相关的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肖畅,吴国玖,查旭,张远平.Kappa角在屈光手术中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8,38(02):193-196+200.

[2]周迎霞,王芳芳.两种角膜屈光手术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三年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5):745-747.

[3]邱岩,何涛,白华.不同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对近视患者术后疼痛及角膜刺激症状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1625-1628.

[4]宋建军,张慧丽.不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干眼及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837-1840.

[5]侯杰.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性矫正术后有效光学区的测量分析及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巧莉(1986.5-),女,湖南省郴州市,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眼科,研究方向:屈光、小儿眼科、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