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及防火规范探讨研究梅银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设计防火及防火规范探讨研究梅银华

梅银华

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集中体现了在建筑火灾防控领域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将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整合优化,在建筑防火设计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深入理解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最大限度规避建筑火灾隐患,提高火灾抵抗能力有重要意义,值得引起重视。

关键词:防火设备;消火栓;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井

引言:随着我国建设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的发展迅猛、城市化建设加快,建设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更具艺术化,建筑结构更加复杂,规模更加庞大,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屡见不鲜,这都对建筑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此,国家一再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调整和补充,让其更加科学规范、与时俱进。

一、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的主要特点

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使得目前建筑行业的水平有所提升,极大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增长的生活需求,一栋栋高楼大厦耸立在人们面前,规模也逐渐扩大。但是其真正的防火性能,却引人担忧。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发生火灾之后,还有着以下几个问题。

1、疏散人口难度较大

民用建筑,尤其是高层民用建筑,它的设计高度往往要超过24m。一些民用住宅楼层较高,且聚集的人员较多,所以安全疏散的通道必然是紧张的,如果出现火灾,楼道中有大量的毒气,那么火灾现场很容易陷入一个混沌的局面。

在大火蔓延时,很多人都会涌入通道,这就阻碍了人员的疏散。在高层建筑中一般会有暖水井、垃圾通道以及电缆井等内容,如果民用建筑的设计缺乏合理性,那么大火就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大火从底部通过这些通道蔓延至上,位于楼上的人员也不能及时地跑下来,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层人民的生命安全就受到了威胁。

2、火势蔓延速度快

在高层建筑物内部着火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做好防火的隔层问题,那么就会有助于火势的加大。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大多都是B2级别的材料筑成的,这种材料更有助于火势的蔓延。如果没有及时地扑救,再加上风速的助长,火情会立刻加剧。

3、扑救难度较大

对于一些高层的消防工作来说,云梯的数量和高度都是有限的,而且对于高层的扑救,水炮、水枪都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外围都会有裙房,这个时候就会阻碍消防人员登高,也加大了救援的难度。高层建筑住宅有着人口密集的特点,停放很多车辆,从这一点来看,消防扑救的工作也是困难重重。

二、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内容变化

与原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做了相关调整,其主要内容如下:⑴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合并,并将二者之间存在不协调、相矛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统一按照建筑物的高度将住宅建筑的高层和多层进行了分类;⑵增加了两章关于灭火救援和木结构建筑的内容,并完善了相关的救援灭火的要求,木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做出了系统的规定;⑶补充了有关建筑保温系统的相关要求,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⑷独立设置了针对消防设施设置的专门章节,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消防给水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要求都已经被取消,其设计要求均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规定;⑸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做了适当的提高;⑹有顶商业街、步行街的两侧建筑在利用该街道进行安全疏散时应该达到的防火要求做了相应的补充,建材、家具、灯饰等商店、营业厅、展览厅的设计和疏散时人员的密度也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⑺液化天然气存储罐、液氨存储罐、装有可燃气体的大型存储罐、物流建筑和地下仓库的应达到的防火要求都做了相关补充,并将液氧储存罐等罐体的防火间距做了一定的调整;⑻建筑火灾竖向、水平蔓延的防止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三、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对于建筑防火的影响

在建筑物设计中,平面布局对于建筑防火的性能影响极高,还会影响到受灾后建筑物的损失大小。尤其在公共场所,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对于整个火灾的影响更是十分重要。建筑物的防火要严格根据建筑物的防火规定进行设置,将具体的火灾问题纳入建筑物的设计当中。设计的平面布局要参考《建筑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不能盲目进行。最关键的在于对平面设计与布局的安排。例如商场和幼儿园这类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一旦发生火灾之后,需要有畅通的通道供人们撤离。商场人口密度较大,逃生出口不应该设置在地下3层,或者3层以下。幼儿园中大多是小朋友,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小朋友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幼儿园不能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楼层内,这样不便于孩子们安全撤离。除此之外,要想充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撤离,设计专门的幼儿出入口十分有必要。

2、建筑防火技术在民用建筑的疏散问题

火灾发生之后,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撤离问题。所以,这项问题也始终被当作建筑防火的重点来思考。为了更便于人口撤离,在建筑物的设计当中,要注重疏散距离的安排。疏散问题始终都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项目,设计内容应该考虑疏散的距离、宽度以及楼梯这些因素。在这几个方面,疏散的距离又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当中,就明确指出了有关的规范,但是在具体的设计中,还需要把握一些关键点。

首先,在做具体的设计时,例如一些高层建筑,不同的疏散口之间最短距离应该在30m以内,房间离疏散口的距离也要尽量控制在15m以内,这些设计与规定必须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

其次,房门与内部之间的距离要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两侧的走道扩展到最大距离,建筑内部最好设置自动配饰灭火器,在这样的情况下,房门与房间的距离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最后,对于出现丁字形内走道这种情况时,有关距离的设置应该结合两个出口的距离进行设计。这个设计的主要特点和难点在于中段道路的距离较长,所以需要加倍对其长度进行计算。在设计的过程中安全出口也常常被人忽视,一些相邻的防火分区疏散口设置常常会给人们带来疑问。事实上,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当中,也明确了地下空间与向上通的相邻出口设置问题,可以将向上通的防火门看作是第二个安全门,具体要在每个分区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如果有防火墙对区与区之间进行联系,那么彼此之间的面积比差不能超过1.4倍,并且要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所以,安全出口主要是指向外直接打通的以楼梯和外门为基础的出口,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分区的防火门也可以当作安全出口进行利用。

四、实际项目中对新规范理解的不同

1、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13条规定,“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其中并不包含幼儿园,笔者认为幼儿园楼梯可设置非封闭楼梯,但在笔者遇到的几个实际项目中,当地消防部门认为幼儿园属于老年人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而在5.5.15中有“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等字样,所以笔者认为,在规范制定者想法中,如果幼儿园需要设置封闭楼梯,规范会写成“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医疗建筑、旅馆、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封闭楼梯的防火门,幼儿很难独自推开,所以设置敞开楼梯更合理。

2、在很多高层住宅项目设计中,楼梯间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3.5条规定,“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其条文说明“对于住宅建筑,由于平面布置难以将电缆井和管道井的检查门开设在其他位置时,可以设置在前室或合用前室内,但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因此,笔者认为消防电梯与楼梯的合用前室内可设置管井的检修门,但规范7.3.5.3条规定“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本规范第5.5.27条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所以消防部门认为消防电梯前室不能设置管井门,楼梯前室可设置,消防部门的这种理解属于规范前后矛盾了;笔者在几个实际项目通过图审机构的审查后,单独就此问题咨询过图审机构的老师,均认为住宅项目的消防电梯前室可设置管井检修门。

结束语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成为建筑设计规划的指导性规范,而不应被动地适应建筑设计规划,从根本上限制塔式住宅,剪刀楼梯等这类具有先天缺陷的设计,及时总结防火设计中的实践经验和火灾事故中的经验教训,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完善提供实验数据和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秦德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住宅消防若干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6):102-103.

[2]蔡丽敏.高层建筑消防供电照明防火设计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宫富贵.综合性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4]陈锦鹏.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建筑,2011,(01):103-104.

[5]张志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问题探讨[J].建筑创作,2010,(09):160-165.

[6]樊湘红.超大空间建筑的防火设计研究探讨[D].湖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