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

王玉玲

王玉玲

(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辩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例,其有肝胆湿热12例,总有效率91.67%;肝胆郁滞8例,总有效率87.5%;肝郁脾虚10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辨证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076-02

慢性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胆胀”范畴[1]。采用中医药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为(44.5±4.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年,平均病程为(8.5±2.0)年;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45.4±4.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7年,平均病程(8.0±2.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50%硫酸镁口服液,口服,10ml分三次口服。抗生素甲硝唑、头孢唑林钠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用药1~3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肝胆湿热12例,肝胆郁滞8例,肝郁脾虚10例。

(1)肝胆湿热多属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持续上腹部绞痛,阵发性加剧,有压痛及轻度腹肌紧张,伴有口苦咽干,心烦喜呕,寒战或恶寒,高热,尿少色黄,大便秘结,有时有身目发黄,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或滑。清热利湿,行气利胆。采用大柴胡汤加减,用药柴胡、金银花、蒲公英、枳实、厚朴、黄芩、桅子、金钱草。右上腹疼痛甚,加木香(后下)、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

(2)肝胆郁滞精神抑郁或心烦易怒,胁肋及上腹部窜痛,脘闷不舒,善太息,嗳气频频,或大便不爽,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柴胡疏肝散加减,用药柴胡、积壳、白芍、川芎、香附、川楝子、甘草。若脘腹胀闷、暖气可加陈皮、白豆蔻以降逆和胃;大便不爽加莱菔子、枳实以行气导滞通便;发热者可加大黄、桅子、黄芩等清热解毒之品。

(3)肝郁脾虚多见于慢性胆囊炎,右上腹隐痛或上腹部胀闷不适,口谈,纳呆,或有恶心欲吐,舌质淡苔白,脉细弱[2]。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升清降浊。采用柴芍六君汤加减,用药柴胡、白芍、袄苔、白术、党参、相实、法半夏、谷麦芽、鸡内金、陈皮、茵陈。阳虚者可加吴荣英、炮姜温中;湿浊内盛,苔白厚腻者,加白豆蔻化湿降浊;有上腹痛甚可加郁金、延胡索理气止痛。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影像表现胆囊壁恢复正常,光滑且无微小波;有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B超影像表现胆囊壁厚度有所减少,但略有毛糙;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B超影像表现胆囊壁厚度和粗糙程度,均有明显改善[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30例,痊愈19例(63.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痊愈12例(40.0%),有效8例(26.67%),无效10例(33.33%),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结果,观察组30例,其有肝胆湿热12例,痊愈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1.67%;肝胆郁滞8例,痊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7.5%;肝郁脾虚10例,痊愈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

3.讨论

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尔后有厌油腻、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出现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但较少有畏寒、高热和黄疽。体格检查时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和不适感,Murphy征可呈阳性。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排空功能减退或消失。如显出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口服胆囊造影表现为胆囊显影淡薄或不显影,收缩功能减低。如双剂量法胆囊造影仍不显影,则可明确诊断。中医治疗本病病位为肝胆、脾胃、肾,而病理因素是湿、热、气滞、血瘀、气虚、毒盛。慢性胆囊炎由于病程较长,临床表现不一,虚实夹杂,临床治疗应分标本虚实[4]。一般来说,新病多偏实、偏热,久病多偏虚、偏寒,更久则成血瘀证或虚实夹杂证,实者洽以清热利胆、疏肝行气活血为法;虚者则以健脾和胃、养阴柔肝为法。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确保治疗效果,用药指导做好生活管理,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树华,杨淑珍.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1998(3):186-186.

[2]宋春堂.分析6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193-194.

[3]文惠妃.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8):114-115.

[4]周云.中医辨证治疗胆囊炎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3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