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五类消毒方法原理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饮水五类消毒方法原理比较

狄向阳周继超

狄向阳周继超(青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青州262500)

【摘要】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包括氯气及游离氯制剂、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五类。氯气及游离氯制剂与水接触产生次氯酸,次氯酸或其自身的有效氯起到消毒作用。一氯胺在水中产生次氯酸,从而具有了消毒杀菌效果。臭氧消毒是一种氧化反应。二氧化氯的消毒原理主要包括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新生氧的氧化作用和氯化作用。紫外线消毒原理是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关键词】饮水消毒剂消毒原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41-01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其中列出的消毒剂包括氯气及游离氯制剂、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四类,除此之外,紫外线在饮水消毒上也广泛应用。这五类消毒剂的消毒原理不尽相同,下面就此进行一个比较。

1、氯气及游离氯制剂

氯气是一种强氧化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气体。游离氯制剂的工业产品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白粉、优氯净等。

氯气及游离氯制剂与水接触产生次氯酸,次氯酸或其自身的有效氯与病菌蛋白质发生化合反应起到消毒作用。

本类消毒剂的作用大小与有效氯含量成正比,因此,使用剂量一般按药物的有效氯含量计算。

2、一氯胺

一氯胺一般为黄色液体。

一氯胺与水接触时,发生下面的反应:

NH2Cl+H2O===NH3+HClO,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当NH2Cl在水中的浓度高于HClO时,NH2Cl可以缓慢产生HClO,从而具有了消毒杀菌效果。

3、臭氧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呈气态,可溶于水,溶解度比空气高25倍。

臭氧消毒原理是一种氧化反应。

(1)臭氧对细菌灭活的机理:

臭氧与细菌细胞壁脂类双键反应,穿入菌体内部,作用于蛋白和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2)臭氧对病毒的灭活机理:

臭氧对病毒的作用部位是病毒的衣体壳蛋白的四条多肽链,并使RNA受到损伤。

4、二氧化氯

11℃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极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8倍。不与冷水反应,遇热水则分解。受光也易分解。

二氧化氯的消毒原理主要包括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新生氧的氧化作用和氯化作用。

5、紫外线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波长范围为200nm至280nm的紫外线,是对液体消毒最为有效的波段。

紫外线消毒原理主要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遗传物质DNA、RNA,使之不能继续分裂和复制,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保玖.给水处理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