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刘亚兴

广南县八宝镇老寨小学云南文山663300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营造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故事性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在练习中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举行运动会。在1000米赛跑中,狐狸得了第6名,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几天,狐狸碰到了千米赛跑冠军兔子,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狐狸对兔子说:“咱们再比一次,如果你还得第一,我才佩服你!”它们来到长300米,宽200米的长方形操场上,狐狸说:“咱们把操场从中间分开东边的叫东操场,我沿整个操场跑一圈是1000米,你沿东边半个操场跑两圈也是1000米。”兔子想了想说:“好吧。”比赛结果是狐狸得第一,兔子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比它跑得快,怎么会输给它呢?”同学们,你们能告诉兔子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如身临其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思考专注、讨论热烈,终于帮兔子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兔子跑二个半圈是(150+200)×2×2=1400米。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悦耳、悦目、悦情,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增添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少不了动手,探求新知,更离不开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其内部思维的认知活动。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并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测量、演示和操作来获得学习成效的情境。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各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再让学生列式:9&pide;4=2┅┅1,10&pide;4=2┅┅2,11&pide;4=2┅┅3,12&pide;4=3。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种可能,除数与余数的大小有何关系?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不但自己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揭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而且给学生增添了学习兴趣。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上《统计》时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哪组表现好或者答对问题,就奖励一朵小红花,最后看哪组的红花多,哪组就为获胜队,最后比赛结果又形成了一幅统计图,让其回到这堂课的主题上来。比赛贯穿整节课,每名学生都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组赢得更多的红花,都希望自己的队获得胜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巧设练习性情境,升华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新、好奇、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练习,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作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兴趣、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谁最棒”、“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聪明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聪明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聪明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