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鲍玉洁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将2017年收治的实施剖宫产患者13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剖宫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2%(3/65),较比对照组18.46%(12/65)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6.92%(63/65),较比对照组83.08%(54/65)的满意度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手术风险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护理;风险分析;护理措施;效果

剖宫产手术的实施由于妊娠以及对手术实施的担心、紧张等造成产妇分心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实施,以及术后的恢复都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发生风险事件。通过实施对剖宫产手术护理进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护理措施,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术后恢复。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措施效,将2017年收治的实施剖宫产患者13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资料整理并作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7年收治的实施剖宫产患者13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岁到39岁,平均年龄(29.89±3.29)岁;孕周37周到42周,平均孕周(39.11±0.62)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2岁到38岁,平均年龄(29.17±3.85)岁;孕周37周到42周,平均孕周(39.27±0.39)周。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患者无凝血障碍、肝功能、肾功能等问题;患者无妊娠严重并发症;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以有效的交流、沟通。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伴有手术禁忌症。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剖宫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风险护理,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手术台进行配合操作。做好产妇的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告知产妇禁食时间超过12h而禁水时间超过4h,并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做好手术室的消毒,查对工作,对其进行常规备皮和置留导尿管工作,给产妇营造一个温馨、无菌的良好手术治疗环境,确保产妇在手术的环境干净和整洁,对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整好,另外准备棉被以备不时之需;手术前对手术需要使用的器械进行检查,对摆放的位置进行确认,防止手术的过程中,耽误手术的进程;护理人员要再次的核对产妇的病历资料和检查产妇术前准备的情况。产妇在实施麻醉时,应指导和协助产妇将体位摆放正确,并协助麻醉医师的工作,密切观察产妇是否麻醉成功,麻醉完全后方可实施手术。手术操作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有主动服务的精神,有责任心,在实施手术时,应将产妇的隐私位置进行适当的遮挡,减少暴露在外的时间,减少产妇此时的紧张和不适感;对尿管进行妥善的管理;如产妇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对产妇要进行心理的不断疏导,使其紧张感得到缓解,并转移产妇的注意力,与产妇讲述生产后,需要注意事项,还要告知合理准确的呼吸方式,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施的监控;如若产妇的此时的精神状态不佳时,应安慰性抚摸产妇的额头,亦能对产妇的双手轻轻握起,不仅能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还能给予产妇鼓励。手术结束操作,要做好消毒和保暖工作,使用温水和医用消毒纱布将产妇皮肤上的残余液体进行清洁,同时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准备好的棉被给产妇盖上,以上所有操作完毕后,将产妇推出手术室;在整理的过程中,告知产妇做好自我护理;由于术前应的麻醉,在手术期间产妇是感觉不到疼痛感,一旦麻醉药物减退后,疼痛感随之加强;及时和详细的讲述镇痛泵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再次的告知产妇家属。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1.4判定标准

调查问卷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态度、环境护理等10项,评分为0分到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8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学分析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值对独立样本进行检验;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将所有数据带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2%(3/65),较比对照组18.46%(12/65)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近几年临床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剖宫产是临床针对出现阴道分娩危险因素等提高母婴安全的一种治疗手段,而剖宫产手术实施的护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一下几点:(1)护理人员自身能力存在一定不足:手术室属于高风险科室,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各项危险情况,护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2)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不到位,对自己言行不能及时规避风险,相关操作未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3)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和责任心:护理人员处于被动护理,缺乏责任心,如药品未仔细核对,手术观察不仔细等造成出现一些差错,导致医患纠纷。(4)手术室检查制度不严格:手术室器械等消毒不彻底,查对不严格,特别几床手术同时进行时,容易出现风险事件。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手术风险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瑞玲.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4-95.

[2]徐菊.探讨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37(5):529-531.

[3]顾丹.剖宫产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及护理要点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277-278.

[4]王双燕.剖宫产手术室护理配合及护理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302.

[5]揭深秋,洪普,吴丹,等.妇产科手术患者感染因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19(2):148-150.

[6]陈晓玉,廖英.剖宫产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4):20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