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检验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检验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价值评价

周芸彭烨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72)

【摘要】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检验对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例行体检身体健康的8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对比两组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相关及参数。结果:实验组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在缺铁性贫血与正常人中含量差异明显,对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意义较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缺铁性贫血;不同人群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40-02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人体对铁的摄取与代谢失衡,导致机体内储存的铁耗竭,进而使红细胞内铁缺乏所致[1]。如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传统的诊断方法为采取病人外周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查,此方法特异性差,不易确诊。随着血液分析仪器的更新换代,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的检测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主要分析讨论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检验对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例行体检身体健康的8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实验组男女分别为46例、38例,儿童40例,年龄7~12(9.3±3.5)岁;成人44例,年龄20~56(34.7±2.1)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45例、39例,儿童41例,年龄6~13(9.4±3.2)岁;成人43例,年龄19~57(35.1±2.2)岁。实验组患者均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者。

1.2方法

两组人员在采取静脉血液样本前24h内禁食,于第2日上午用EDTA-K2紫色抗凝管抽取2ml空腹肘静脉血作为标本备用,之后由sysmex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检测。保证在4h内放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检测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所有样本取2份进行平行检测,最后取2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注意检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校验调整,检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仪器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血液样本中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测定值,并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用例(%)表示,检验水准定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表两组血液样本各项指标比较(x-±s)

3.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里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类型的贫血临床表现与其他贫血差别不大,较难辨别,主要表现为乏力、黑矇、面色苍白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体内的铁元素含量不足,而血红蛋白合成的主要原料就是铁,从而使血红素合成受限,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

红细胞在从原始红细胞发展到成熟红细胞,尤其是从早幼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胞这一阶段,需要摄取大量的铁元素,如果患者体内的贮存铁含量不足,则会严重影响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使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急剧下降,同时也会使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受到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对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进行检验有利于诊断缺铁性贫血。利用全自动学细胞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检验结果。

本研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3]。

综上所述,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检验可以更好地显示患者血液成分的变化,对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吴会丽,郭凡,黄艳春.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检验诊断不同人群缺铁性贫血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6):120-122.

[2]陈光,董莉,刘倬希,等.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调素对贫血在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06):158-161.

[3]翟杰.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