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陈忠孝

(重庆市黔江区城南小学,重庆市409000)

现在的小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学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因此,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呼唤综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即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于是,我在备课和教学中,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做综合实践能力的引导者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我们要放手让学生“活动”,同时也要具体指导好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也就是说,我们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但又不能做“管事婆婆”,要相信学生“我能行”,全面放手让学生去做,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合理安排任务,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能力。如《我是小小推销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活动前,我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参观访问。如到品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他们的销售方式,还可以问问长辈有关推销的一些技巧。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设想,在交流中互相启迪,开阔思路,给足时间让学生准备,指导学生写出简洁的推销方案。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充满乐趣。

二、教学过程中有插图的要图文对照,读中理解。

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先抽生读,其余学生听并看图,使学生对图画内容有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再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而且给一定时间读,目的是通过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采用不同形式读,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如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我就采用了此种教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进行丰富多彩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描述类活动。

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表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再如“故事会”,在学生自由或有组织地阅读他们喜爱的故事的基础上,先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家人、同学、朋友听,再安排有这个方面特长的学生在班级或学校故事会上去讲述。另外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开展朗读比赛,首先要根据学生朗读水平与特点,帮助学生选取不同体裁的朗读内容,然后先给一定的时间去自我练习,教师可以指导,最后再参加比赛。

如《晏子使楚》一课我就组织学生表演了三次晏子与楚王斗智的过程,从而理解晏子语言的奇妙及人物的品质。运用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再如《景阳冈》一课,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社会上招聘人才的做法,然后出示一张人才招聘登记表,第一块是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第二是个人特长,第三块是应聘职业。介绍完,教师话锋一转,问:如果武松活在现在,他应该去应聘什么职业呢?你能不能帮他设计一下呢?学生一听,积极来了,于是围绕这张招聘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填写,组织学生交流。学生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总统保镖、武术教师、宾馆保安……,还有的是陪酒师,理由是他酒量大,可以使客人尽兴。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异彩纷呈。但教师并没有至此为止,又向学生发难要学生替武松写一封应聘的推荐信。学生的劲头更足了。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花朵如此烂漫地绽开,他们的表现欲、成功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口头表达及语言描述类活动,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对学生今后人生的深情关怀。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教学中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划算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

再如可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要种植、养殖教程中观察动植的生长情况和特性,并结合相关书籍或文章,写观察日记。

五、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现在的语文教材更开放更多元,教学中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可以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学完《月亮上的足迹》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他们所需的数据、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时代性、教育性很强的课文,学完后学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学完课文后,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引导他们以“家乡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观察了当地的居民小区、街道等,访问了科学老师、年长者、医生及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图书馆、网络上收集了大量资料。活动结束后,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受到了教育,也意识到了环保的紧迫性,即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创作宣传画、手抄报、环保小儿歌等。而这些内容和程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后通过设计延伸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生活处处有语文,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课堂所学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总之,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适应新课标的新的教学方式,无老路可依循,它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大胆探索,针对本班实际、因地制宜、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