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血管造影检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浅谈脑血管造影检查

钟丹陈爽

钟丹陈爽(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81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417-02

【摘要】目的浅谈脑血管造影检查。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异常的血管造影征象要全面观察,对照分析双侧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表现。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管造影可分为全脑血管造影、选择性脑血管造影及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目前多采用股动脉穿刺或少数为肘动脉穿刺方法,计算机程序控制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及选择性曝光时限。摄片帧幅,能更准确地显示血液循环各时期的血管成像特征,并有效地控制对比剂剂量。

1.术前准备

脑血管造影的术前准备包括受检查者的术前准备及仪器设备和药品的术前准备。作为一项创伤性的检查,脑部DSA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术前医生必须详细严谨地向患者交待检查的所有事宜并健全各项必需的手续。当然,对患者要充分讲明该项检查的必要性,缓解其心理紧张因素,以得到患者的配合。患者在术前十二小时开始禁食,术前八小时禁水,术前半小时再给予少许镇静剂,如苯巴比妥。

患者术前要行对比剂的过敏试验,现多用静脉注射lml对比剂以观察患者的反应。检查室内应配备急救用品,如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药品,以及气管插管、氧气及人工呼吸机等器械,过敏试验的反应可表现多样或有迟发反应等,必须严密观察。

作为检查医师,术前必须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各项体征及症状表现,明确该检查需解决的问题及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术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避免漏诊等情况发生。

2.造影操作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部位置摆正,可视患者合作程度而决定是否给予固定。行股动脉穿刺检查,要进行双侧手术野皮肤准备,并彻底消毒。多首选右侧股动脉穿刺,视情况可以选择左侧。穿刺点选择腹股沟韧带与股动脉交叉点下方l.5cm左右处,给予局部麻醉。麻醉关键是自皮下开始逐层注入普鲁卡因达动脉鞘内。于穿刺点处用手术刀沿皮纹切口2~3mm,用止血钳钝性扩张,分离皮下筋膜。用左手触摸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并用手指固定。持穿刺针,与水平面约呈45°角,沿股动脉轴穿刺,动作要轻柔利索。穿透动脉壁后,再轻柔退针,以捻动退针为宜,勿直接拔退穿刺针。待有鲜血呈搏动样喷出则表示针头位于动脉腔内,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持导丝穿入针芯内,导丝送入适当长度后,退出穿刺针;沿导丝引入导管鞘,再退出导丝。抽洗导管鞘内容物2次,再沿导管鞘引入导管,则前期操作完毕。将导管前端送至主动脉弓处,分别进行双侧椎动脉及颈总动脉插管造影,视病情可进一步行超选择造影。

患者造影检查中,对比剂采用高压注射,并选择适宜的曝光程序,通常行正、侧位照像,有时可加照斜位片。对比剂剂量及速度在各医院有一定差异,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待照像完毕后,确认检查程序齐全,可退出导管。患者伤口处平压迫约15~20min,嘱患者平卧6~8h,并观察伤口局部的渗出情况。

3.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脑血管造影是一项创伤性检查,需严格控制其检查适应证。一般是作为对颅脑及颈部的某些疾患进行定位、定性的诊断依据。适应证如下:

3.1血管疾患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动脉闭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和硬膜窦闭锁及血管发育异常等。

3.2占位性病变颅内或颈部一些占位性病变,特别是富血管性肿瘤如脑膜瘤、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为了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并为手术治疗提供直接的依据,为手术后的疗效评估提供资料,也是进行介入治疗的先期步骤。

脑血管造影的禁忌证有:严重的血管硬化;严重的心衰或冠心病患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良者;对比剂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局部手术野区炎性病变;有出血倾向者。

在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检查中,一般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病例,按常规操作,则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也不能完全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因为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过敏反应,如对比剂注射后皮肤出现荨麻疹、风疹、呼吸困难及休克等;因血管痉挛而引发的症状,如突发失语、肢体偏瘫、呼吸停止和昏迷等;操作中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如动脉瘤的破裂、动静脉畸形的出血;癫痫发作;手术野局部的血肿、感染,甚至伤口远端肢体血管栓塞等。

4.脑血管造影分析要点

4.1影像分析前应了解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全面分析已有影像学资料,如CT、MRI、B超和平片等。

4.2检查照片质量,头部摆位是否正确,要分清正位、侧位、斜位及特殊投影位,各期血管造影片不能混淆。

4.3掌握正常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变异。

4.4对异常的血管造影征象要全面观察,对照分析双侧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表现,如发现病变要确定部位、表现、染色、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相邻部位的占位征象等,并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诊断。

参考文献

[1]贺能树.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与诊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