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

花冠杰

花冠杰

河池市人民医院547000

【摘要】目的:对比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共50例相关治疗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LVEF均值为(0.50±0.04)%,LVEDD均值为(51.9±3.2)l/mm,LVESD均值为(50.0±4.1)l/mm,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只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穿刺并发症,观察组并未发现有动脉血栓、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栓塞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在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方面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但经桡动脉穿刺治疗手术具有更高的临床安全性。

【关键词】高危冠心病;桡动脉;股动脉;介入治疗术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27-01

随着现今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为百分之十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手段[1-2]。目前主要分为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两种方法,为了对比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笔者总结50例相关患者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共50例,其中包括33例男性和17例女性,所有患者临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75%(血管直径大于2mm),患者心功能3级以上,Allen实验结果为阳性,有介入手术适应证。5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两组: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25例为观察组,选择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经桡动脉治疗方法为:术前令患者取仰卧位,右或左手臂自然外展(首选右桡动脉),在桡骨茎近心端稍上方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寻找最佳穿刺点,常规消毒后选择桡动脉穿刺套包进行穿刺,当看到穿刺针出现少量回血时退出针芯,切开穿刺点皮肤后沿着引导钢丝插入桡动脉扩展鞘管,同时给以患者硝酸甘油避免血管痉挛,造影方法为通过造影导管进行选择性的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支架的置入,介入治疗结束后应立即拔出桡动脉鞘管并用TR-Band压迫穿刺点(注意保持桡动脉的搏动性),术后常规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经股动脉治疗方法为:选择右或左侧股动脉(首选右股动脉)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插入股动脉鞘,在PCI结束后拔出鞘管,局部压迫止血后进行加压包扎,患者平卧24小时。

1.3观察指标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结果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平均值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LVEF均值为(0.50±0.04)%,LVEDD均值为(51.9±3.2)l/mm,LVESD均值为(50.0±4.1)l/mm,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1: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只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穿刺并发症(局部肿胀),并未发现有血栓、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栓塞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3]。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在临床上对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介入手术对心功能的影响和疗效方面,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具有类似的疗效,但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高危冠心病患者在经桡动脉穿刺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经桡动脉比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具有更高的临床安全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心血管介入微创新技术,除要求医生操作技术精湛外,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也是保证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手段[4]。

参考文献

[1]韩雅玲,荆全民.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的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1):5-7.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4.01.004.

[2]钟继明,李浪,陆永光等.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4):265-268.

[3]卢思稼,韦伟,马建林等.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9):2523-2524,2525.

[4]刘圣文,乔树宾,徐波等.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住院期间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3):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