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哮必当化瘀通腑

/ 2

顽哮必当化瘀通腑

张维1冯霞徐倩刘辉杨菲黄青松2(通讯作者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传统中医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主要责之于“宿痰”伏肺,外邪引动,而发病,治疗多从化痰着手。笔者跟随导师学习,随着更深入地临床实践和观察,总结出痰瘀互结是哮喘反复发作,顽固不愈的“宿根”,活血化瘀可以去除哮喘之病根,通腑泄浊能够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势,对于控制哮喘反复发作,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顽固性哮喘急性发作;痰瘀互结;化瘀通腑法

哮喘是内科常见疾病,屡发而顽固,治疗较为困难[1],顽固性哮喘以反复发作,气急、喘促、咳嗽,严重者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口唇紫绀等为表现。历代中医医家认为,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病机特点多以外邪引动“伏痰”,基于“伏痰为哮证发病之本[2]”的认识,治疗上多从化痰入手,但是许多医家发现哮证从痰治疗效果有限,容易复发,笔者跟随导师学习,强调“痰瘀互结”为哮喘发病的“宿根”,是哮喘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最主要的原因,临床疗效显著,其思维和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笔者通过深入学习,现阐述如下。

1.痰瘀互结是宿根

传统中医对顽固性哮喘与痰瘀关系认识由来已久,清代医家唐容川认为“人身之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阻塞不得升降”而致喘,另外又在《血证论.瘀血篇》中指出“瘀血乘肺,咳逆喘促”[3]的瘀血致喘的病机。现代医家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杨仁旭教授注重“痰饮致瘀”[4],认为痰饮内结,阻滞脉络,脉气不利,则痰亦可致瘀”。王烈教授倡导气逆、气虚均可致瘀血形成,且与痰互结藏于隔膜,结成窠臼则成为哮喘迁延难愈的主要病因病机[5]。痰邪的致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瘀血的致病特点为固定难移。由此可见痰瘀互结是哮喘反复难愈的“宿根”,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

2.化瘀通腑治标本

2.1活血化瘀治其本

哮喘反复发作多见于夜晚或凌晨,正值阴盛阳虚之时,瘀血夹痰碍气为病,反复发作,久病之下,脉络瘀阻,发作时多以喘息气急,胸胁疼痛、胸闷、舌质紫暗、口唇紫绀、日轻夜重等瘀血症状为主。《医碥.气之病证》曰“气本清,滞而痰凝、血瘀则浊矣。不治其瘀血,则气不行”[6],故血活则气滞得行,肺气得畅,有利于肺气宣发肃降功能的恢复,所以说活血化瘀可治其本。

2.2通腑泄浊治其标

哮喘急性发作多伴有胸满,腹胀,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爽,通腑泻浊法是指“通泻肠腑”的治疗方法,肺属脏,大肠属腑。哮喘发作肺失宣降,直接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往往导致腑气不通,反之肠腑雍实,又致浊气上逆,进而影响肺的肃降功能,每使哮喘症状加重,二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病情反复,难以缓解。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胃肠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胃肠同属六腑,以通为顺。祛邪欲达速效,则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痰浊水饮外出,是速逐病邪,挫败病势,缩短病程的关键。

3.典型病案

陈某,男,53岁,2016年02月24日就诊。哮喘病史4年,每年换季易发病,始终未离西药治疗迄今未愈,冬夏无休。3天前因饮食不规律后出现发热、咳喘、喉中哮鸣,伴有胸满、胁痛、汗出、咽干口苦、便干,用抗生素、氨茶碱、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刻下症:发热,咳嗽气喘,喉间痰多,色黄质黏难咯,口唇稍发绀,胸闷憋气,胸腹胀满,昼轻夜重,口干,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结,4日未行。查体:体温38.6℃,双肺听诊散在哮鸣音,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舌暗红,舌边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哮证(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拟方:桂枝15g茯苓20g牡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5g竹叶柴胡25g黄芩10g法半夏15g大枣10g酒大黄10g枳壳15g桔梗15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共4剂,嘱每付药自备生姜3片,一天一剂,一天三次,2剂药后,大便偏稀,日行3次,热退,咳喘均减轻。故原方改酒大黄改为5g,续服5剂,诸症悉愈,肺部听诊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哮喘复发。

按:本例为临床常见顽固性哮喘急性发作的表现。病机为痰、瘀、热聚结于肺,肺气不利、腑气不通所致。治以清热泄肺、化瘀通腑。拟方:“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黄芩疏泄少阳之郁滞,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姜、半夏降逆止呕,调和胃气,枳壳苦辛微寒,破结下气,配桔梗辛散苦泄,宣开肺气,恢复肺之宣降功能,以治疗胸腹胀满,配大黄,可通阳明腑实以泄浊,赤芍、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而缓急止痛,桂枝可温通血脉以助活血化瘀之力,佐以茯苓温经健脾,通经利水,寓有培土生金之意,大枣补益脾胃,以木土俱病,故于泄邪之中,犹须兼顾中宫。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既能泄热化痰、通里导滞,又能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与顽固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浊壅阻于气道,影响肺气的宣发,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肺络瘀阻,阻塞气道,使气滞更甚,又加重瘀血的病机正好相符。临床运用时需注意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排便情况,随时调整大黄剂量,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4.讨论

顽固性哮喘多症见:哮喘反复不愈,发作时病势急骤,喘息气急,腹胀、大便秘结,口唇紫绀等。临证体会“痰瘀互结”为顽固性哮喘发病的“宿根”,是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最主要的病理因素,用“化瘀通腑”法治疗顽固性哮喘急性发作,活血则气滞得行,肺气得畅;祛瘀则血络可通,痰浊可化;泻利大肠,通顺腑气,可使肺气得以宣肃,痰热从下而去。因此说“化瘀通腑”是顽固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重要治疗法则,对于控制哮喘反复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清奇,化瘀定喘汤治疗顽固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6,04:14.

[2]王大伟,朱慧志,活血化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2015,27(8):1176

[3]唐容川.血证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34

[4]代平,杨仁旭.杨仁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9,40(10):21.

[5]周静冬.王烈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72.

[6]何梦瑶.医碥[M].吴昌国,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4

通讯作者:黄青松(1966-),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作者简介:张维(1991-),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