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与护理体会

杨丹丹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2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2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肢肌力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IM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上下肢肌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护理干预在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肌力。

[关键词]脑血栓;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脑血栓一般指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于皮质支动脉或脑动脉主干粥样硬化引发的大脑局部供血减少或中断现象[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和面部表情错乱等[2]。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脑血栓患者会伴随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为研究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本院特选取82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2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59.51±4.79)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7-75岁,平均(60.78±5.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用药指导、卫生清洁、健康知识普及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普及相关的健康和护理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信心;②语言功能训练:脑血栓患者伴随的语言功能障碍是影响其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可以先从简单的字母发音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至朗读整句整段,训练时要注意强化训练次数。③关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帮患者进行定时翻身,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防止褥疮、肢体僵硬。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锻炼,如在家人或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下床运动、吃饭、穿衣、上厕所等,待患者肢体功能缓和后,可为患者安排行走训练,训练强度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而定,每日2-3次,每次10min,同时禁运动过量,合理安排患者休息。④评估: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1.3评价指标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4](Functionindependentmeasure,FIM)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转移(3个条目)、自理活动(6个条目)、社会认知(3个条目)、行进(2个条目)、括约肌控制(2个条目)、交流(2个条目)6个方面,每个条目1-7分,完全依赖他人帮助:1-2分;部分依赖:3-5分;完全独立:6-7分。分值在18-126分之间,得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采用Lovett肌力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情况,分值高肌力恢复情况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FIM评分观察组护理前(36.87±12.14)分,护理后(91.27±16.83)分;对照组护理前(37.33±11.27)分,护理后(76.51±14.63)分。护理前,两组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P>0.05);两组护理后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85,P<0.05)。

2.2Lovett肌力评分观察组护理前上肢(0.74±0.68)分,下肢(1.11±0.67)分,护理后上肢(2.59±0.71)分,下肢(3.44±0.76)分;对照组护理前上肢(0.72±0.63)分,下肢(1.01±0.67)分,护理后上肢(1.94±0.66)分,下肢(3.07±0.79)分。两组患者护理前上下肢肌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0.676,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2.161,P<0.05)。

3讨论

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肢体锻炼来实现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其能全面考虑患者的综合需求,了解患者的个性化需要,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5]。

针对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在FIM评分和Lovett肌力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肌力。原因在于康复护理关注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能够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循序渐进的肢体训练模式帮助患者逐渐接受训练强度,增加康复信心,同时针对日常的护理工作及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护理工作的不足,提升护理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护理干预在脑血栓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肌力。

参考文献

[1]黎娜.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z1):58-59.

[2]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3]周淑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脑血栓患者血液黏度及神经功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205-207.

[4]彭淑芬,刘立.200例脑血栓患者规范化中医康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19-2821.

[5]罗建利,刘淑萍.脑血栓护理中责任制护理的应用及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95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