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56例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

姚继伟

姚继伟(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14200)

【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198-02

【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肿瘤部位:大脑凸面17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12例,嗅沟6例,蝶骨嵴4例,小脑天幕及小脑半球14例,CPA区1例,脑室内2例。影像学检查病人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术前影像学侵袭性表现以CT或MRI图像上明确观察到瘤周组织结构受侵犯为标准。手术切除按Simpson标准分级,其中Ⅰ级切除28例,Ⅱ级切除15例,Ⅲ~Ⅳ级切除13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例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实施恰当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侵袭性脑膜瘤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外科治疗

脑膜瘤又叫蛛网膜内皮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而居第2位,约为16.77%[1]。本文搜集了我院56例脑膜瘤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旨在讨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6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其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28~79岁,平均53岁;病程15天~4年。

1.2临床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与肿瘤侵袭部位有关联,首发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27例,占48.2%;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耳鸣、面部麻木等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13例,占23.2%;变现为运动障碍的4例,占7.1%,表现为发作性抽搐等癫痫症状的5例,占8.9%;表现为精神症状的3例,占5.3%,以其他症状为首发的4例。

1.3肿瘤部位:大脑凸面17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12例,嗅沟6例,蝶骨嵴4例,小脑天幕及小脑半球14例,CPA区1例,脑室内2例。

2结果

2.156例侵袭性脑膜瘤在影像学上表现有颅骨的局部增生(6例),肿瘤侵及静脉窦及海绵窦(11例),瘤-脑界面部分或完全消失(34例),硬脑膜“尾”征(29例),包绕大血管4例,肿瘤边界毛糙模糊、结节状或指状突出、伪足征(27例),瘤周明显水肿(42例)等。

2.256例侵袭性脑膜瘤病理学特征:42例诊断为WHOⅠ级脑膜瘤,其中纤维型脑膜瘤17例,合体细胞型20例,砂砾体型2例,过渡型3例;WHOⅡ级6例,其中非典型脑膜瘤4例,透明型脑膜瘤2例;WHOⅢ级8例,其中乳头状脑膜瘤4例,间变性脑膜瘤4例。

2.3手术切除按Simpson标准分级,其中Ⅰ级切除28例,Ⅱ级切除15例,Ⅲ~Ⅳ级切除13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3讨论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颁布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为附着于硬脑膜、含有蛛网膜细胞或含有向蛛网膜细胞分化的细胞的肿瘤。中老年多发,多见于40-60岁,20岁以下少见。女性多于男性,本组数据中的男女比例为1:2.1。常见于矢状窦旁、大脑半球凸面、大脑镰旁、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等部位。

侵袭性脑膜瘤具有以下临床与影像学特点:①以局部结构侵蚀性症状为常见临床表现;②脑膜尾征更典型、更常见;③缺乏白环征或黑环征;④向静脉窦内生长;⑤不规则或扁平状更常见;⑥瘤周水肿更明显;⑦肿瘤钙化少见;⑧局部骨质的增生与破坏。本组织数据中,颅骨的局部增生(6例),肿瘤侵及静脉窦及海绵窦(11例),瘤-脑界面部分或完全消失(34例),硬脑膜"尾"征(29例),包绕大血管4例,肿瘤边界毛糙模糊、结节状或指状突出、伪足征(27例),瘤周明显水肿(42例)。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织学分型颇多,不同的组织学亚型不一定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联系。80%~90%的脑膜瘤为良性(WHOⅠ级),此类瘤细胞形态多样、排列形式多样,细胞分化较好;5%~15%的脑膜瘤属于非典型型(WHOⅡ级),组织学上有以下特点:细胞密度增加,小细胞性,缺乏束状或编织状结构;1%~3%脑膜瘤于分化不良型(恶性WHOⅢ级),组织学上细胞明显异常,核分裂指数高,本组56例脑膜瘤患者中42例诊断为WHOⅠ级脑膜瘤,占75%,WHOⅡ级6例,占10.7%;WHOⅢ级8例,占14.3%。有研究提示脑膜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复发有密切关系[3]。本组有3例复发,其中1例非典型脑膜瘤1年内复发,2例过渡型脑膜瘤2.5~3.5年复发。

手术全部切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选择。因为肿瘤多体积较大,位于侧室或后颅凹,肉瘤样变和浸润生长较多,因此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死亡率高。据报道脑膜瘤手术死亡率为10%。脑膜瘤的复发率为5%~21%,本组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复发率为5.35%。手术是脑膜瘤首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Simpson1957年将脑膜瘤手术分为5级[4],Ⅰ级:肉眼全切除肿瘤及其附着的硬膜、异常颅骨和肿瘤起源的静脉窦;Ⅱ级:肉眼全切除肿瘤,电凝附着的硬膜;Ⅲ级:全切硬膜内的肿瘤;Ⅳ级:部分切除肿瘤;Ⅴ级:只做减压术和(或)活检;56例患者中,其中Ⅰ级切除28例,Ⅱ级切除15例,Ⅲ~Ⅳ级切除13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脑膜瘤有其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症状,为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手术治疗也是其最好最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26.

[2]沈天真,张玉林,陈星荣.世界卫生组织脑肿瘤分类的进展.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219-231.

[3]李宏伟,江炳华,陈航等.脑肿瘤全切术后复发的组织病理学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7.

[4]赵旭.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