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

谢圣彪

(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金湖2116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骨盆骨折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根据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术后有2例差,3例可,18例良,31例优,优良率为90.74%;最后一次回访Majeed评分,4有例差,8例可,14例良,28例优,优良率为77.78%。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采取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助于患者骨折愈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骨盆骨折;骨盆外固定支架;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330-01

盆骨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8%左右,多是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多约有近1/4的合并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但随得骨盆外固定支架在盆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抽取了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盆骨骨折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盆骨骨折患者54例。分别包括了37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范围在20~56岁,均值为(36.3±5.8)岁;35例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伤,7例重物砸伤;2例合并脑外伤,1例合并神经损伤,2例合并胸外伤,1例合并尿道、膀胱损伤,例合并骨创伤,2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例合并直肠损伤;根据Tile进行分型:6例A型(A2型);44例B型(12例B1型,18例B2型,14例B3型);4例C型(1例C1型,2例C2型,1例C3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2~6h内进行全麻,之后进行单纯外固架定固定手术。行仰卧位于可透视手术床,在髂骨前下棘方3cm处的髂骨翼进行触摸,并在垂直状态下,在髂骨翼作手术切口,于髂骨翼中的1/3处进行穿孔,并钻入套有套筒的4.5mm钻头,5mm左右的深度,40~45°矢状面角度,10~15°冠状面角度,将直径其5mm的第一枚外固定螺钉旋入,在远端约5cm处将第二枚固定螺钉,再在侧髂骨处用相同方法将2枚外固定螺钉置入,待4枚外固定螺钉透视置入无失误后,与外固定支架相连,在透视条件下完成复位,复位无误后将外固定支架锁定。当患者为TileB、C型时,手术前先完成下肢骨牵引,之后再以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盆骨前后环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2]。

手术后的常规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患者术后均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以免发生深静脉血栓。行单纯外固架定固定手术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需要不时对螺纹钉的松动情况进行检查。并于手术结束后当天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即进行床上的坐起、翻身练习,指导患者锻炼上肢的主动性以及下肢肌肉群的等长等张收缩。引导患者早期在床边锻炼膝关节、双髋附近肌肉的等长等张收缩,以及踝关节的自主伸缩能力;7d后逐渐扩展至锻炼髋膝关节的主动活动能力、抗阻肌肉等,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锻炼,以维持髋膝关节一定的活动量。对稳定性盆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应在手术结束后3至7天后进行,主要进行可扶双拐、助行器下床负重锻炼,之后在依次进行减重、水疗锻炼,术8~12周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的,可将外固定支架的各个关节松开,但还应保留连接杆与螺纹针,再进行下地负重锻炼。进行为期7d的临床和12周的术后愈合情况观察后,如若无异常,可将外固定架进行拆除。

1.3疗效评定标准

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盆骨正位、入口位、出口位进行摄片,使用Matte标准评价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优:骨折位移<4mm;良:骨折位移4~10mm;可:骨折位移11~20mm;差:骨折位移>20mm。最后一次回访上可使用Majeed对患者的盆骨骨折量化进行评分,分值共为100分,优:高于85分;良:70~84分;可:55~69分;差:低于55分。

2.结果

根据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术后有2例差,3例可,18例良,31例优,优良率为90.74%;最后一次回访Majeed评分,4有例差,8例可,14例良,28例优,优良率为77.78%。见下表。

患者Matta标准、Majeed评分结果分析(n,%)

3.讨论

单纯骨盆外固定支架对骨盆骨折TileA2、B1、B2型骨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但对盆骨骨折TileB3、C型骨折、合并伤盆骨骨折而言,多将外固定支架应用于急诊时的临时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进行外固定支架稳定盆骨前环,之后在进行有限内固定治疗,或者是进行下肢持续骨牵引稳定后环治疗,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3]。骨盆外固定支架具有机体损伤小、合并症少、稳固、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均可多次调节等优势。特别是对骨盆骨折TileB3、C型骨折、合并伤盆骨骨折患者,临时固定效果佳,对患者日后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极易已发合并症,影响患者髋膝关节功能,增加患者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骨质疏松、下肢肌肉萎缩或畸形的发生风险。所以,需要加强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锻炼时间应分别于早、中晚,分时段进行,以循序渐进为主,多对患者的主动性进行引导,此外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4]。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根据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术后有2例差,3例可,18例良,31例优,优良率为90.74%;最后一次回访Majeed评分,4有例差,8例可,14例良,28例优,优良率为77.78%。

综上所述,对骨盆骨折患者采取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助于患者骨折愈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韩军良,李海江,耿伟强.早期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抗氧化治疗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66-67.

[2]王春.骨盆骨折外固定架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2):270.

[3]郭兰夫.66例骨盆骨折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0):173.

[4]陈宇斐.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