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李富贵

李富贵(渭南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2008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KZ045)

摘要:美术鉴赏是再创造。然而我国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着重视不够、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层次较低、重技轻赏、偏离主题、大而空等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关键词:美术;鉴赏;学生;审美;创造力

美术追求和创造美,美术作品是这种探索和创造的结果。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体验。

一、美术鉴赏

“鉴赏”,“鉴,大盆也”,大型盛水器。盛水作用之一是作为镜子,以照形容。“以人为鉴”、“以古为鉴”与借鉴即是这种功能的引申。“鉴”,同时,也是照也,明也,引申为“识”。鉴就是分辨、区别、领略。“赏”,从贝,赏赐,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也表示认识到某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是赏析、赏识、欣赏。美术鉴赏是“以美术作品为鉴”、“以美术作品为赏”,就是鉴古今、评优略、定高下。张道一认为:“对于一般艺术和艺术的接受者来说,使用‘欣赏’这个词。如果提高要求,不仅对艺术能够欣赏,而且要有心得,能够识别,这就是‘鉴赏’。鉴赏包含着鉴别欣赏两层意思”。欣赏意味着对作品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鉴赏并不意味着对作品的赞赏,只有对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鉴别之后,才能决定对作品采取肯定和赞赏,还是采取批判乃致否定的评价。美术欣赏着重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即侧重于“悦目赏心”的审美。美术鉴赏侧重于对作品的理性分析、鉴别和判断。美术鉴赏比美术欣赏具有更高理性。在运用理论对美术作品鉴赏时首先是识别、理解,识别该作品的各个要素与鉴赏理论的吻合之处,理解这些吻合所体现的艺术特点。美术鉴赏的过程是,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明白作品的作者、年代和背景、门类、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是鉴。想象和评价——审美感受和理解美术现象,把获得的感受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是赏。因此,从认识分析作品到鉴赏作品的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了鉴定性的特点。而批评则为专业的、深层的鉴赏。

二、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有认识态度方面的,有方法技能方面的,有客观条件方面的。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就业压力,取向功利,心态浮躁,美术鉴赏这样对未来就业不会产生“硬影响”,人们很难认真投入。

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人们平时很少接触美术,缺少对美术的专门训练和引导;对美术知识缺乏应有的了解,美术基础薄弱。人们甚至认为,美术跟自己关系不大,或者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学美术的料,对于学好美术根本没有信心,更谈不上有多大的兴趣。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忽视鉴赏能力培养

教师主宰着鉴赏教学的整个过程,陷入填鸭型和灌输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了解说员,学生只是听众。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便是结论,学生往往不会提出疑问,即使学生发表意见也是围绕着教师的观点来谈自己的看法,真正地结合自己感受的评论非常少。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缺乏交流与参与,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无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层次较低,模式单一

只停留在感知、体验和理解阶段,只是知道几个画派、十几位或几十位艺术家,懂得了一些美术名词。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没有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时代背景、画家生平、代表作品、风格特征,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用大块的时间介绍复杂的时代背景,甚至从画家的出生讲到画家去世,而分析作品风格特征的时候却只是几句话一带而过,分析不到位。这种固定的模式如一道无形的围墙横在教师面前,阻碍了教师结合实际的鉴赏内容去安排鉴赏顺序,也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4、重技轻赏,与创作相分离

重视美术技法的学习,强调造型能力,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美术创作的体验及技法却没有运用到美术作品鉴赏之中,造成了两种教学的分离。

美术教育不是纯粹的技能教育。偏重于“技能”的传授,重视学生的描摹和制作能力,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审美素质的提高。认为学习美术的目的就是掌握一门技能,以便适应工作之需。藉于这种功利性的想法,往往更多地要求技能方面的知识。感情、个性表现和能动的创造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扼制,艺术趣味、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有术无美”。

5、以知识代鉴赏,偏离主题

按照历史性和分类学编排内容,美术史和美术鉴赏不分,把美术鉴赏课上成了美术史,或者是专业美术史的简化。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介绍前人对作品的评价,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审美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审辨、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大量讲解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历和传闻轶事以及作品所再现的情节内容,甚至讲一些与艺术欣赏无关的趣味内容,把美术鉴赏课变成了故事课和道德教育课,侧重于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的点评,习惯于从历史角度或社会价值角度去评价作品,把其主题、情节提到显著重要的地位,而对作者的艺术观念,作品本身的构图、色彩、空间处理、风格特点等因素都涉及得很少,使美术鉴赏停留在表层上而不能真正进入审美活动。

6、重纯美术,轻实用运用

美术鉴赏主要以绘画、雕塑这些纯美术为主,而建筑、工艺、工业艺术、设计摄影等属于实用美术范畴的内容却几乎不在鉴赏的内容设计之中。对于理论知识介绍比较系统和全面,但却忽略了对于技能技法的讲解。分析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主要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角度来进行。

7、教学手段和设施不完备

现代媒体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美术鉴赏课时少,内容却比较多,实行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信息质量高、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功能多样、综合性强的特点,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美术鉴赏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决定了适合并需要利用多媒体。然而学校的教学设施跟不上美术鉴赏的需求,教学设施的不配套,直接影响美术鉴赏的教学质量。

8、大而空,不精专

美术鉴赏,涉及到大量的美术史知识,是一门多种类的课程,每一个方面的技能性强,相互之间区别很大。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丰富的美术史理论知识,其中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需要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并且时间有限。每个教师不可能对每个方面的内容和技能都很熟悉,面面俱到。全部由一位教师讲授,只有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完成绘画、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工艺和艺术设计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任务,质量难以保证。对于不太熟悉的教学内容,不能从高度和深度上去拓展;一位教师不可能收集大量的很全面的资料;不可能把众多门类的技能都很好的示范出来,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