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创新教育小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小学英语创新教育小议

史梦琦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是一种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方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小学英语中要掌握基础知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教育创造环境;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的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方式,所以它是一种综合素质。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半装满知识的“容器”,是台能背诵课文的机器。而创新教育便是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能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在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就必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创新教育的主体地位。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进行教学的。

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具备创新意识和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陶冶人的情操,他承担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神圣使命。因此在道德品质修养上,必须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知识学样上,精通专业知识,懂得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言行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古怪问题,要充分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性,开拓师生之间创造性互教互学的新天地。

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更重要的是勇于探索和实践

创新是在大量的积累和对知识占有的基础上孕育和爆发出来的。如果一个教师不勤奋学习,边教边学,闭关自守,闭门造车,不更新知识,随着教材不断地更新,注定是要落伍,被社会淘汰的。古人云:“一碗水倒出半碗水,一桶水倒出半桶水。”所以,只有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自学专业知识,钻研教材,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获得创新。

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一直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法,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自学、自己备课、自我判断和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参加英语晚会;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等。把学生置于英语氛围中,来提高听、说、读、写等能力,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方法,创造情景,寓教于乐,把由教师“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教育创造环境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在传统的课堂上,桌椅一般横成排、纵成列地有序摆放,看起来整齐划一,纪律良好,但在语言交流课上,这种标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交流范围,降低学生的交流热情。我在教学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桌椅摆放方式。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Howareyou?Fine,thanks.Nicetomeetyou.这组简单的问候语时,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游戏“SimonSays”,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按照现行的大班容量标准模式摆放桌椅,教师两侧挨墙坐的学生总没有参与游戏的机会。于是,我把桌椅调整为:去掉所有课桌(初学英语不做书写要求),全班的同学以老师为中心,围坐成两个同心圆,学生们在两个圆之间进行游戏,扩大了游戏的参与面,保证了每个孩子的参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手拉手,肩并肩”的学习环境更利于孩子们互助合作,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孩子们可以在高高兴兴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在品尝成果中获得自信,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自然习得语言。

四、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是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石

任何创新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的,掌握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智慧火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单词的识记、辨析,句型的运用,语法的掌握要抓死、讲透、教活。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支离破碎的、相互独立的短语,结构立体式的串联起来。

五、灵活的思维方式

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能力的。应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英汉句子或语段翻译训练、“创造性”的英文提问作答训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新教育创造环境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创新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课堂上,桌椅一般横成排、纵成列地有序摆放,殊不知这种摆放方式束缚了学生的交流范围,降低学生的交流热情。在教学中,按课文要求,我经常采取变换桌椅的摆放方式,或随意换位置,与好朋友谈心、打电话等方式,让学生能围在一起用英语对话交流。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愉快、轻松、活泼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少数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性格大胆、外向的学生带动下,也敢于用所学内容交流。开展有趣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歌曲、诗歌、故事和游戏等,也是创造良好的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游戏活动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这样让儿童在高高兴兴的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在品尝成果中获得自信,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自然习得语言。

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造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达到创新教育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