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瘢痕癌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烧伤瘢痕癌治疗分析

龙飞江晓海王琳玲王园园杨程光

龙飞江晓海王琳玲王园园杨程光(贵州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556000)

【中图分类号】R6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62-01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瘢痕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烧伤瘢痕癌8例为鳞状细胞癌,4例为基底细胞癌,其中10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其中溃疡型9例,菜花型3例。手术植皮或皮瓣均成活。1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至5年获得随访,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术后3-6个月复发,1例行二次手术植皮,另一例放弃治疗,其余10例局部无复发,功能外形好。结论病理检查结果是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手术仍是烧伤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瘢痕癌烧伤诊断治疗

我科于1997年~2010年共收治烧伤瘢痕癌患者12例,通过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与随访治疗,总结其发病特点及手术疗效,对烧伤瘢痕癌进行初步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5~78岁,发病部位:2例位于头面部,1例位于躯干,9例位于下肢。临床特点:从瘢痕形成至癌变时间为10~39年,病程5个月至24年;病灶大小为1.0cm×1.5cm~13.5cm×17cm;9例溃疡型3例菜花型。2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本组8例均为鳞状细胞癌,4例为基底细胞癌,按Broder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Ⅰ级(高分化癌)10例,Ⅱ级(高分化癌)2例。

2治疗方法:本组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3d开始,每天2次用0.1%醋酸洗必泰溶液和3%双氧水交替冲洗创面,碘伏纱布湿敷。术前做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术后抗生素合理运用。术前用美蓝沿肿瘤病灶周边,距其3-5cm的正常皮肤或瘢痕组织上做切口标记,明确手术切除范围;若供皮区充足,病灶发生癌变的瘢痕组织范围较局限,可将整片瘢痕组织连同瘢痕癌一并切除。术中严格执行无扩散原则,首先用碘伏纱布覆盖拟切除区,并将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皮肤上,沿切口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根据病灶侵犯的深度,分别自深筋膜浅面、肌膜的深面、肌肉组织甚至骨膜浅面完整切除病灶,创面用0.1%醋酸洗必泰溶液和3%双氧水交替冲洗后,术野重新用消毒巾覆盖,更换手术衣和器械后再进行创面修复。本组10例行全厚皮片及复合皮移植修复,2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

二结果

本组12例移植的皮片和皮瓣均成活,分别于术后6个月至5年获得随访。结果显示:2例复发,再次破溃,1例行二次手术植皮,另一例放弃治疗;余9例患者术区局部无复发,功能外形良好。

三讨论

1发病因素目前烧伤瘢痕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本组病历均为烧伤后形成不稳定性瘢痕,且反复破溃合并感染,以至于形成慢性溃疡经久不愈。溃疡最短3年,最长39年,可见创面经久不愈及瘢痕不稳定是引起瘢痕癌的重要因素。

2临床诊断:凡是长期未愈的烧伤创面,已经因其周围瘢痕收缩而缩小,后又逐渐增大;或烧伤瘢痕发生慢性、复发性溃疡,保守治疗数个月不愈,反而扩大,特别是边缘增厚凸起,有角质增生或乳突状增生;溃疡也可呈多发性,另在病灶周围瘢痕多而坚硬,常有色素沉着,有以上表现者应高度警惕癌变。此时可伴创面分泌物增多、恶臭、触之易出血等,不能误认为其仅是感染。确诊仍靠活检,因病变大小差异大,有些病变一处有恶性变,而其他部分仍为肉芽组织或慢性炎症,需多处、多次活检。手术时需将整个病变切除行病理检查,方可确诊。

3治疗体会:烧伤瘢痕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皮肤癌肿,病理上多属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由于局部组织纤维瘢痕化,癌肿的局部浸润缓慢,血管、淋巴管由于血管内皮增生、栓塞,管腔受阻、远处转移、扩散受到一定限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烧伤瘢痕癌以鳞状细胞癌居多,病变较局限,手术是较好方法。因此,对于确诊烧伤瘢痕癌患者,应尽早手术。应注意切除的深度及广度,一般切除肿物距离边缘3cm以上,深度达深筋膜,甚至达骨膜。创面的修复和功能重建至关重要,应尽量应用局部皮瓣修复。烧伤瘢痕癌以预防为主,烧伤后应尽早合理的处理创面,防止感染,使创面尽量达稳定愈合。我们认为在瘢痕形成或瘢痕溃疡形成后早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切除不稳定瘢痕或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封闭创面可较好的预防瘢痕癌的发生。此外,烧伤瘢痕上皮干燥、薄弱,血液循环差,易破溃,瘢痕部位长期受压、持重,牵拉、摩擦及乱涂药等医源性刺激均易导致恶变[1],因此应注意保护,防止瘢痕部位长期受压、持重,牵拉、摩擦及乱涂药等医源性刺激,从而预防瘢痕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德华,莫敏沙里木江,亚森等.41例烧伤瘢痕癌的治疗体会.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