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晚期肿瘤患者优质护理的延伸——居家护理

/ 1

浅谈晚期肿瘤患者优质护理的延伸——居家护理

何晓英

何晓英(崇州市人民医院6112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21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更新,护理已走出医院,服务于家庭与社会。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只需要支持疗法和常规护理,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家进行。病人回家后,医护人员定时上门为病人治疗护理,巡视病情,使病人方便舒适。

1人员要求

必须选择基础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强、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问题的能力,且年资较高的护士担任此项工作。也可根据患者本人或者家属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

2工作要求

2.1美化环境要努力为病人创造幽雅、整洁、肃静的舒适环境。应当看到,能否让晚期肿瘤患者在最后的人生旅途中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和价值,不仅取决于旁人的关怀护理,而且美好环境也可唤起患者对生命的留恋,珍爱剩余的生命。因此,患者的房间要光线充足、温暖、整洁和安静,并摆放一些患者平时喜爱的鲜花和物品,让患者最喜爱的人陪伴,使患者多享受一份人间情谊,减轻病人疾苦,提高生活质量。

2.2补充营养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长期慢性消耗,营养不良,胃纳不佳,故应给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例如可烹调适合患者口味的最喜爱的饮食,每天进食前,认真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以增强患者食欲,同时鼓励患者进食。对进食后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嘱其家属做好24小时就餐准备。将温度控制到40~50度。必要时采用胃肠外静脉高营养输入,以补充营养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3减轻疼痛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7%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和情绪,还使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或失望,因此,减轻疼痛十分重要。如患者对疼痛尚能忍受,我们尽量与患者多谈论一些愉快的话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当后期疼痛确实无法忍受时,可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级止痛法按时按量地给予止痛药。具体的方法是:第一步,使用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安痛定、布洛芬等,适用于患者出现的轻度疼痛。第二步,使用弱作用的麻醉性镇痛剂,如可卡因、曲马朵等,适用于患者出现中度持续性疼痛。第三步,使用强效麻醉性镇痛剂,如吗啡、度冷丁、盐酸二氮埃托啡等,适用于患者出现的重度和剧烈性疼痛,近几年来甚至采用持续镇痛泵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指导家属在面对患者的癌症疼痛时,不要给他们增加痛苦,不要让他们在痛苦中挣扎,而应寻找各种方式,减轻患者痛苦,充分理解同情患者。

2.4生活关怀晚期肿瘤患者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护士教会家属协助患者料理日常生活。例如,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及时更换衣物、床单,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净皮肤上的血迹,把患者床头上的物品摆放整齐。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皱折,以防褥疮发生。

2.5心理沟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而且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绝大部分患者首先是对疾病的否定,表现为愤怒、抱怨和发泄,接着开始对疾病妥协,听天由命,进而出现自卑、自责和忧郁,最终接受事实,变得平静、安然,这时患者特别需要家庭、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多接近患者,充分了解其心理的活动情况,视病情因人施护,对患者多一些同情和安慰,耐心安抚劝导患者,分散其注意力,尽力驱散围绕患者脑海中的死亡阴影。例如:在各种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表情与目光交流,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情绪得以稳定,配合治疗,并鼓励和支持患者与疾病作斗争;在病人疼痛时,轻柔的抚摩患者的前额,轻轻握着患者的手,减轻其心理压力,使患者的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得到缓解,以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6定时召集家庭成员讨论病人的护理措施,征求他们的护理的工作意见,尊重他们有价值的建议,耐心解释所提出的疑问,总结护理中的得失,提高护理质量。

3晚期癌症患者转入家庭护理的优点

3.1病人舒适、家庭方便,在自己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在家人的陪伴、照顾下接受治疗,心情放松、情绪稳定,利于患者病情稳定,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

3.2可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内人口密度大,传染源集中各种病原体较多。病人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到感染。实行家庭护理,既可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方便了病人,又减轻了医院床位紧张。也可保护患者不受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3.3在护理时间安排上,又很大的弹性,可根据家属要求、病情需要,也可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每天3次或更多。一般应安排在上午8到~10时、下午2~4时、晚上7~9时为宜。病人去世后应积极协助家属做好善后及尸体料理工作,给家属以精神安慰。

居家护理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让家属参与护理,使病人感到亲切信任,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