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相关的施工技术刘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1
/ 2

浅谈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相关的施工技术刘林

刘林

中建二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100160

摘要:伴随着大型码头项目的不断增加,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得到了深入的运用,为了更好地满足结构对于承载力的需求,桩径更是在不断地加大,文章针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作业工艺进行讨论,确立了其施工环节中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可为相关的工程项目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桩底注浆

引言:

随着桩基础技术的不断深入,尤其是钻孔工艺的研发,灌注桩在很多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近年来在公路、桥梁、房建及水工等行业得到了推广,很多超长桩基础及大直径的桩体逐渐被运用起来,在实施过程中积攒了很多的理论基础和项目建设经验,但很多控制因素以及检测环节还需要更深层次地去探究,提升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认知,以此来确保桩基础的建筑质量。

1钻进工艺选择与孔径控制

开钻时应轻压慢转,及时加入重块,降低钻具重心,防止倾斜。正常钻进时,应根据土层变化、孔径、孔深等因素,合理地选择钻进参数,孔径的大小与钻头的直径有直接的关系,选用钻头的直径宜比设计桩径小50mm左右,为减少因钻头晃动而产生超径,应使用同心度好的钻头。钻进时,应保持孔内有足够的水头高度和合理的泥浆技术指标,平衡土层压力,防止缩孔及塌孔。施工时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定期测定粘度、含砂量和胶体率,及时调整泥浆技术指标,必要时使用泥浆添加剂,制备优质泥浆对孔壁既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终孔鉴定及孔底沉渣控制

在终孔鉴定中,渣样是判断的重要依据。对于嵌入中风化岩层的桩基础,根据捞取的渣样进行岩面的判别,确定嵌岩的深度,终孔时测量孔深,并二次判别渣样是否符合要求。钻孔原始记录和钻渣的捞取要及时、准确,决不允许回记记录及假造钻渣。孔底沉渣直接影响着嵌岩桩端承作用的发挥,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下钢筋笼、导管后,在灌注混凝土前,进行二次清孔,同时调制优质泥浆,使其能降低颗粒下沉速度;采用先进的循环清孔工艺,沉渣测定符合要求后,立即灌注混凝上,保证二次清孔后至第一盘混凝土间隔时间不超过30min,防止土渣回落;尽量加大混凝土初灌量,利用初灌量的冲力,冲开残余孔底的少量沉渣。

3水下灌注混凝土

一般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技术进行灌注。第一盘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剪球工艺,根据不同桩径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保证第一盘混凝土灌入时能将导管埋入2m以上的深度。灌注混凝土时,随着灌注高度的不断上升,要及时提升导管,提升时要保证导管底端埋入管外混凝土以下的深度不少于4~6m,但也不宜大于8m。严禁将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避免造成断桩或局部离析。

4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检测

低应变法的原理是在桩顶施加一脉冲力,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断桩和混凝土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变化部位(如缩径或扩径),将产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判断桩身完整性、确定缺陷类型及具体位置。另外,可采用钻孔取芯法对个别桩进行检测,直观地判别桩身混凝土的完整程度,并通过芯样抗压试验定量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时对低应变动测的准确性加以检验。

5桩身质量事故的补救办法

5.1孔壁坍塌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护筒的长度不够,护筒变形或形状不合适;第二,保持的水头压力不够;第三,地下水位有较高的承压力;第四,在砾石层等处有渗流水或者没水,孔中出现跑水现象;第五,泥浆的容重及浓度不足;第六,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中来不及形成泥膜;第七,用造孔机械在护筒底部造孔时触动了孔周围的土壤;第八,沉放钢筋时,碰撞了孔壁,破坏了泥膜及孔壁;第九,造孔机械的机械力过大,致使护筒与土层之间的粘着力减弱。相应处理措施如下:埋设灌注桩的护筒时,护筒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保持护筒安装垂直,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m~1.5m的水头高度。钻孔速度不宜过快。

5.2缩孔

缩孔主要由于桩周土体在桩体浇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造成。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5.3钢筋笼上浮

在浇筑混凝土时,有时钢筋笼会发生上浮,其原因及相应对策如下:第一,套管底部内壁附着砂浆或土粒,由于管的变形,使内壁产生凹凸不平,在人拔出套管时,将钢筋笼带上来。此时,应注意在成孔前,检查最下部的套管内壁,当堆积大量粘着物时,一定要及时清理。如确认有变形,必须进行修补;第二,当钢筋笼的外径及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太小,有时套管内壁与箍筋之间夹有粗骨料时,会发生钢筋上浮现象,出现这种问题处理的方法是,使箍筋与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要大于粗骨料的最大尺寸的2倍;第三,在沉放笼时要确认钢筋笼的轴向准确度;

5.4桩底沉渣量过多

施工中发生桩底沉渣的主要原因及处理的措施如下:第一,桩底的沉渣过多主要由于施工中违犯操作规定,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造成的;施工中应保证灌注桩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cm~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min;第二,当使用的一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时,桩底的沉渣浮起困难,沉渣将堆积在桩底,影响桩与地基的结合。工程中需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能用清水进行置换;第三,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如果钢筋笼的轴向位置未对准孔位,将会发生碰撞孔壁的事故,孔壁的泥土会坍落在桩底;因此,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第四,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mm~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5.5导管进水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由于过量上提导管,使接头部分产生漏水等情况,处理措施如下:第一,浇筑混凝土之前,若发现导管口出现漏水现象时,应立即提起到导管进行检查,对漏水部位进行严格的防水处理后,再重新放入桩孔中,浇注混凝土;第二,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的将导管底部深深的埋在混凝土中,当发现导管上提明显过量时,应迅速将导管插到混凝土中,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径的抽水设备,将导管中的水抽完之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5.6断桩

由于混凝土灌注不连续,中间被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造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第一,施工中若发生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则混凝土被稀释,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第二,为避免断桩质量事故的发生,桩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上,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第三,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第四,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并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建工程的数量在与日俱增,不合理、不合规的工程技术将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我们必须要注重对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把关,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够对我们的实际施工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琦.大直径超深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关键技术[J].建筑施工.2015(01)

[2]薛雯波.分析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检测技术与承载特性[J].企业技术开发.2014(03)

[3]孟杰,赵庆伟,韩秀青.大直径超长灌注桩重点工序施工控制[J].山东交通科技.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