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李波1罗瑛2

1.成都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2.成都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0

【摘要】为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顺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高校为例,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把重点工作放在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上,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健全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负责落实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全面主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形成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教务、团委、学生工作、科技、各院(系)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二)宣传引导,营造双创氛围

学校需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氛围营造,通过媒体、活动、竞赛、讲座、服务、评奖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宣传党和国家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选树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增强创新创业宣传的力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引导更多师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孵化实践工作中。

二、围绕教学工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一)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需树立起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覆盖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校政企协同育人平台,积极向国(境)外拓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构建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指导帮扶、制度配套、队伍保障”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创造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积极研究分析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创新创业路径。

(三)完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创业学生可根据创业需要与高校协商确定休学年限,办理相关休学手续。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学生。

(四)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

积极落实高校学生创业培训政策,结合年度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大学生成功创业者提升培训。通过学校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

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学校划拨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用于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团队扶持、教师培训等专项开支。同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资助在创新、科技竞赛等方面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第二,空间帮助团队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争取如人社、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三,通过场地免费,为创业团队节省大量的场地租金,协助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为入驻团队节省人力成本,间接起到资金帮扶的作用。积极利用校友资源和校地合作平台,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校友等各方合作,协助团队获得风险投资,推动团队成功孵化。

【作者简介】李波(1981),男,汉族,四川资阳人,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育管理。罗瑛(1983),女,汉族,四川西充人,硕士。研究方向:工业工程。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苗圃运行机制及功能研究——青年基金(2017RW003B)。